哈佛大学有两个特色:一是培养实干家,二是培养通才。
艾略特出任校长时,对哈佛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修订。他明确指出:“我们要培养实干家和能做出成就的人,他们成功的事业生涯可以大大增进公共福利。我们不要培养世界的旁观者、生活的观众或对他人的劳动十分挑剔的批评家。”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人,他们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对别人指指点点,批评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但他们却不能用行动证明自己比别人做得更好。相反,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浅薄无知,他们尽可能不干实事。哈佛人认为,这样的批评家对世界毫无价值。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实干家,为世界奉献真正的价值。
百年哈佛的每一位校长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念,但是他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哈佛学子培养成一个天才,一个全才。
哈佛大学毫不讳言:多造就出总经理式的通才,就意味着办学成功。哈佛学子入学标准高,成才率也高。历年来,哈佛大学入学分数几乎为全美最高分,录取率和毕业率亦居全美之冠。美国许多大学者、大作家、大诗人、大科学家、大实业家、大政治家都出自哈佛门下。哈佛大学获诺贝尔奖者多达37人,其中哈佛大学教授就占11人,在美国历届总统中哈佛学子多达7人。
培养通才的“哈佛模式”最主要的内涵就是格外注重素质,从学生招收、遴选到教学管理,从培养方式到综合实践,自始至终强调综合素质。
所谓综合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自我学习的能力、体育和文艺方面的才能、自我展示的能力例如演讲辩论、组织和领导的能力、社会活动和社会服务的能力等等。由于以哈佛为代表的美国的一流大学普遍都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强,使得想进这些大学深造的学生很小就开始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在美国的高中里,看不起死读书的学生是普遍风气。
每个有机会进入哈佛的学生,体会最深的都是哈佛喜欢全面发展的学生甚于喜欢具有某方面天才的学生。哈佛着眼于培养未来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综合素质是这类人物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你拿过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金牌,但英语写作只在平均水平之上一点,或者你各科成绩都不错,但在社会活动方面很被动,你就不可能被哈佛招生人员喜欢。所谓全面发展,主要指的是优秀的学业、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及贡献于事业和社会的热情。
哈佛喜欢有创造性的学生甚于喜欢按部就班的学生。不管是学业还是社会活动都一定要有亮点。各门功课成绩好只能说明你聪明而用功。成绩稍差一点,但拿过州际或省际某些竞赛的冠军,更说明你有成功的潜能。另外如果你参加学校好几个俱乐部,只说明你兴趣广泛;但如果你主持某个俱乐部后,翻新花样,吸引加入俱乐部的人数翻倍,则表明你有感召力,有创意。
某种特殊技能(如音乐体育和美术)只有在对哈佛有用时才对录取有帮助。哈佛有许多运动队和乐队,另外有很多社团组织。美国大学很看重这些团体在对外比赛和表演中给学校带来的声誉。
此外,入学标准还要参考学生的管理能力测验(GMAT)的成绩。管理能力测验是美国为申请管理学校而专设的统一考试项目。测验学生的语言、数学和推理能力。该测试每年在世界各地举行5次。哈佛学生的GMAT平均分数在650分左右。
波士顿地区有个小镇阿克顿,它的高中今年有四位学生考上了哈佛,除了优异的学习成绩,他们的社会活动成绩同样优秀。一位叫Mary的姑娘的综合素质的成绩报告简直令人吃惊:课外活动、演讲与辩论,连续三年全国参赛资格,多次地区比赛第一、二名,州第三名,全国第30名;学术十项全能,团体第一名,州比赛,五枚金牌、三枚银牌,全国比赛,一枚银牌;领导能力,全国优秀学生联盟阿克顿分会主席;奖励,西点军校特邀工作展,成绩优良奖、哈佛图书奖、全国拉丁文考试金牌。
另一位叫Alice的姑娘则突出了另一些方面:校刊主编,校高年级学生会主席,校环保社创始人,镇公所、爱默森医院及学校义工,女子曲棍球及田径队成员。从这两位被哈佛录取的学生的报告中,不难看出哈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极端重视。这些要求不仅是对哈佛考生的要求,也是对哈佛在读学生的要求。
哈佛前任校长科南特说:“我们无法拒绝专业化,但又不能一味地强调专业化,因为一个完全由专家统治的社会并不是一个有条不紊的社会。因此,大学应该把个人培养成既是某一特殊职业艺术的专家,又是自由人、公民的普通艺术的专家。”在科南特看来,大学应该培养负责任的人和公民,培养情感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人,培养集自由的人与专家于一身的人。
想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必须让自己成为素质全面的通才。只有这样,才能领导一群专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假如你仅仅精通某项专业技术,对其他业务一无所知,如何能恰到好处地指挥他人呢?假如你仅仅具有很高的才能,却没有令人赞赏的思想品质,如何能让他人心悦诚服地听从你的指挥呢?
所以说,在才干和品德两方面加强修养,是我们成就杰出的必由之路。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感悟百年哈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