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笑泯恩仇”的意思是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
2、出自近代文学家鲁迅《题三义塔》的词语,全句为“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意思是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
《题三义塔》是鲁迅于1933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3、原文:序: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跋文:西村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
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
4、译文:三义塔是为纪念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那只被救而又死去的鸽子,并埋葬其遗骨之塔。
此塔修建于日本,是当地爱好和平的农民共同修建的。
日本强盗轰炸上海闸北人民,饥饿的鸽子在瓦砾堆中幸存。
偶然遇到好心肠的日本友人,把这只劫后的鸪子带回东瀛。
鸽子死了还建筑起高塔纪念,日本农民常把它记挂在心田。
如果死去的鸽子从梦中醒回,将化作精卫鸟衔石填平东海。
消除战争种下的仇恨的种子,中日两国人民必将同仇敌忾。
西村真琴博士在上海战后救了一只失去家园的鸽子,并把这只鸽子带回到日本喂养,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好,可是,鸽子最终还是死掉,遂为鸽子建冢以埋葬鸽子的尸骨,并且为冢的落成征求诗文,所以草率的写了这首七律,姑且表达深远的情谊罢了。
“相逢一笑泯恩仇”全诗及简介一笑泯恩仇是真的伟大吗?你怎么看?所谓恩仇必汲及是非,这里面有个原则问题,也就是争与不争的红线。
个人恩怨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民族大义、阶级立场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不可让步!一笑泯恩仇是否真的伟大,要看情况!说个胡适与鲁迅的故事,让大家分析下。
新文化运动时,鲁迅与胡适都是运动的旗帜和先锋,因为立场相同,两人一度成为朋友,并有过书信往来,双方对另一方都曾有过仰慕之情。
新文化运动后,因政见不同,鲁迅与胡适交恶。
此后,两人在报刊上多次挖苦、讽刺对方。
但仅限于阶级立场,私下里对方的文章,只要认为是好的,都会大力推荐。
比如鲁迅的《随感录》,胡适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一夜不能好好地睡,时时想到这段文章。
”对于他们来说,政见立场是大义互不相让,人品为人是小事又多有谦让,这就原则!1936年,鲁迅去世后,作家苏雪林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称鲁迅是“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
胡适回信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
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鲁迅自有他的长处。
”鲁迅、胡适两大对立阵营的代表人物,你能相信他们私下里互相欣赏,早就“一笑泯恩仇”,但在立场上却从未原谅!从两位大师的故事中,我们知道“君子和而不同”。
相对于生活中个人恩怨的可以“一笑泯恩仇”,这种原谅虽谈不上伟大但真的是一种大度。
对于大是大非的原则和立场,切不可装糊涂轻易放下,在这种情况下,不原谅比原谅伟大!
鲁迅先生当年在国破山河在的形势下,同许多志士仁人东渡,和许多日本友好人士结下了深厚友谊。
鲁迅归国后开设了文化书屋,很多进步书籍都出自日本。
中日两国交战,但不妨碍中日民间友好往来。
日本民间有中国古文明的痕迹,两国人民友好历史已逾千年。
鲁迅深切希望战争总会过去,中日民间友好往来能代替战争,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希望。
这是中日友好人士的心声,殷切希望早日结束日本法西斯主义,让战争烟消云散,让两国友好人士在和平的气氛中自由往来。
中日后来恢复邦交,也是从民族大义出发向前看,求同存已谋发展,正是一笑泯恩仇。
引来了曰本外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和平双赢的典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