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派出留美幼童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清政府要中途召回留美幼童

清政府派出留美幼童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清政府要中途召回留美幼童,第1张

清政府派出留美幼童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清政府要中途召回留美幼童 从 19世纪 70 年代起, 中国清政府因办洋务的需要,开始成批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到20世纪初,因推行“新政”而派遣得更多;同时,广大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纷纷争取到国外学习,从而形成留学热潮。1870年(同治九年),根据容闳的建议,曾国藩、李鸿章联名上奏,请求选派学童去美国留学。经过短期筹备,从1872年到1875年(光绪元年),每年派遣30名学童(年龄规定为12~16岁,个别年仅10岁)。计划学习15年,“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到1881年,清政府决定裁撤留美,下令留美学生全部撤回。只有詹天佑等二人完成学业,获得学士学位。不久,洋务派又向欧洲派遣留学生。1873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奏准选派船政学堂学生分赴英法学习造船、驾驶。他们回国后 , 成为中国造船工业 、 海军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骨干,著名人物有严复、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珪、萨镇冰等。
甲午战败,日本政府为缓和对立情绪邀请中国派遣学生留日。1896年起 ,清政府开始派遣留日学生。从 1901 年起,清政府为推行“新政”,大力提倡青年学生出国留学,在中日两国朝野的鼓动下,一时留日学生势如潮涌,留学人数逐年上升。留日学生既有官费生,又有自费生,程度参差,到日本后绝大多数就读于中等专业学校及大学速成科,学习期限从三个月到七八年不等。学文科的占绝大多数。法政、军事尤为留日学习的热门。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参加者90%以上是留日学生。他们归国后,在辛亥革命的整个历史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涌现出黄兴、宋教仁、邹容、陈天华、秋瑾、陶成章、林觉民、方声洞 、胡汉民、居正、焦达峰、陈其美、朱执信、廖仲恺、鲁迅 、陈独秀等一大批著名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广大留日学生的革命化,使清政府从 1906 年起对赴日留学采取了许多限制办法。同时,因反对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和参加革命 ,留日学生纷纷回国。1907年以后,留日学生人数逐年下降。赴日留学转入低潮后留学欧美再度兴起。特别是美国于1908年将部分庚子赔款用于向美国派遣留学生,使留美热日炽。欧美留学生以学习理工为主。新疆因与俄国接壤,除派遣满蒙学生留俄外,还派遣了少量学童,专学俄罗斯语言文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8741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9
下一篇 2022-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