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为什么愿意公费派遣留学生

晚清政府为什么愿意公费派遣留学生,第1张

清政府为什么愿意公费派遣留学生 晚清政府为什么愿意公费支持留洋?大致原因主要如下:
一、中国政局发生巨大变化,新形势下的举措。
1840年以来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在国内内外交困,面对列强入侵和危机加重,各阶层进行探讨救过救民道路,太平天国和列强对清政府带来巨大打击,清政府开始转变“天朝上国”的信念,对西方国家不再一味排斥,从鄙夷到开始学习西方,倡导西方的物质文化,洋务运动也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明确向西方进行学习,在这种大环境下,派遣留学生出洋也只是学习西方的一个方式方法罢了。
二、部分开明之士的推动
洋务运动支持者认为应当学习西方,在留学生方面曾国藩、李鸿章接受早年随美国传教士留美归国的容闳提出的建议,奏准选派120名幼童分批赴美留学,以期培养高质量西学人才。幼童留美开创先例之后,1877年至1886,李鸿章、沈葆桢等又陆续奏派四批船政学生和北洋学生共80余人分赴英、法、德等国,学习海陆军事及船舰修造。张之洞代理两江总督任上,奏请设立南京西学堂和陆军学堂,奏派南京学堂40名学生赴欧洲留学。这些进步人士的推动,派遣留学生也成了一种风气。
三、为了培养外交人才,加强与列强沟通沟通。
1840年后清政府与列强沟通不断,历次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后屈辱谈判,谈判交流中深知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很多情况下受到西方籍翻译的干扰和欺诈,苦不堪言。西方列强众多条约和书籍信件中全是洋文,清政府外语人才大量缺乏,对外沟通极其不便;同时,为了走进西方,了解西方的世界、文化,为将来的外交人才进行储备,派遣留洋生变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最后,特殊人才培养需要。
清政府自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战败,很大程度上是器物不如洋人,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威胁,清政府急需创办高水平的海军。洋务派在国内积极创办洋务学堂,聘请洋员但是洋务学堂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只能派遣留学生去德国、英国等海军器物发达的国家。因此派遣学生“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搜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
参考文献:
[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8787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9
下一篇 2022-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