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明的作家年表

黄春明的作家年表,第1张

黄春明的作家年表

1935年,生于宜兰罗东“浮仑仔”,排行家中老大,下有4个弟妹。8岁那年,母亲突染霍乱而遽逝
1950年,于罗东中学初中期间,黄春明遇到了文学上的启蒙老师-王贤春,王老师教授国文,亦是他的级任导师,她除了鼓励黄春明多为文练习,亦介绍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沈从文与巴金的小说等书,给黄春明阅读。(1998年,黄春明荣获第2届国家文艺奖文学类,黄春明特别写下《王老师,我得奖了》[5]一文,作为得奖感言,以感谢启蒙恩师王贤春。)黄春明的求学路颇为曲折,他天生反骨、个性冲动、好打报不平,中学时期,先后被罗东中学、头城中学退学,而后曾到台北当过1年的电器行学徒,后来凭著自学考上台北师范学校,又被退学;转学至台南师范学校,再遭退学;最后终于顺利自屏东师范学校毕业。
黄春明做过多种的工作,诸如电器行学徒、小学教师、广播主持人/记者、广告企划、卖过便当、拍过记录片、做过电影及儿童剧的导演/编剧,各式各样的工作经验成为了他小说创作的丰富素材。
1956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清道夫的孩子》于救国团幼狮通讯第63期
1957年,发表《小巴哈》于新生报南部版
1958年,屏东师范毕业,分发到宜兰的广兴国小,当了3年的国小老师
1962年,在宜兰通讯兵学校役期间发表《城仔落车》于联合报副刊,随后还有《北门街》、《玩火》等小说,受联副主编林海音女士大力提携
1963年,发表《胖姑姑》、《两万年的历史》、《把瓶子升上去》、《请勿与司机谈话》、《丽的结婚消息》、《借个火》于联合报。退伍后,至中国广播公司宜兰台担任记者、编辑,及“街头巷尾”、“鸡鸣早看天”节目的主持人,开风气之先把广播现场带到棚外,现场采访收音
1966年,与中广的同事林美音结婚,婚后迁居台北,进入联通广告公司。加入《文学季刊》。发表《男人与小刀》于《幼狮文艺》、《照镜子》于《台湾文艺》,《跟着脚走》于《文学季刊》
1967年,进正丰广告公司,历任国华广告公司、清华广告公司。发表《没有头的胡蜂》于《文学季刊》第2期,《他妈的,悲哀!》于台湾文艺第15期、《齐桓公的故事》、《神、人、鬼》于《文学季刊》第3期,《溺死一只老猫》于《文学季刊》第4期、《看海的日子》、《相像》于《文学季刊》第5期
1968年,发表《癣》于草原杂志第2期,《儿子的大玩偶》于《文学季刊》第6期,《鱼》于中国时报,《阿屘与警察》于仙人掌杂志
1969年,发表中篇小说《锣》于《文学季刊》第9期。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儿子的大玩偶》仙人掌出版
1971年,发表《甘庚伯的黄昏》于现代文学45期,《两个油漆匠》于文学双月刊第1期
1972年,发表《苹果的滋味》于中国时报。策划中视“贝贝剧场-哈哈乐园”90集,并担任编剧,首次引进日本杖头木偶,创造了深受大小朋友喜爱的戏偶“小瓜呆”
1973年,发表《莎哟娜拉.再见》于中国时报。拍摄中视纪录片“芬芳宝岛”系列,开创纪录片与报道文学的新纪元。小说《鱼》入选国民中学的国文课文。
1974年,发表《下消乐仔》、《小琪的那一顶帽子》于中外文学,《往事只能回味》、《屋顶上的蕃茄树》于中国时报。出版《锣》、《莎哟娜啦,再见》小说集,远景出版
1975年,出版《小寡妇》小说集,远景出版
1976年,出版《乡土组曲》-台湾民谣记事,远流出版,并于中国时报连载
1977年,发表《我爱玛莉》于中国时报
1978~1982年间任职爱迪达公司,统筹商品行销企划
1980年,获吴三连文艺奖
1983年,发表《大饼》于文季文学双月刊第1期。小说《儿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顶帽子》、《苹果的滋味》改编为《儿子的大玩偶》三段式电影,中影公司出品,吴念真编剧,分别由侯孝贤、曾壮祥、万仁导演。《看海的日子》改编为同名电影,由黄春明编剧,王童导演。
1984年,小说《莎哟娜拉.再见》、《两个油漆匠》改编成电影,《莎哟娜拉.再见》由黄春明编剧,叶金胜导演;《两个油漆匠》由吴念真编剧,虞戡平导演
1985年,发表《愕然的瞬间》于皇冠杂志。出版【黄春明小说集】:《齐桓公的故事》、《锣》、《莎哟娜啦,再见》皇冠出版
1986年,发表《现此时先生》、《瞎子阿木》、《打苍蝇》于联合报,《从“子曰”到“报纸说”》于皇冠杂志
1987年,发表《放生》、《琉球印象》、《等待一朵花的名字》于联合报
1988年,发表《我爱你》、《小三字经,老三字经》、《战士.干杯!》于中国时报。出版“瞎子阿木-黄春明选集”,葛浩文编,香港九龙文艺风出版
1989年,发表散文《夜市》、《地震》于中国时报。任中国文化大学广告系特聘讲师。出版散文集“等待一朵花的名字”皇冠出版 。出版“黄春明电影小说集”皇冠出版
1990年,出版《王善寿与牛进》文学漫画集,皇冠出版。发表散文《一票》、《解严》、《地震》、《恒春一号》于中国时报。发表“毛毛有话”系列于皇冠杂志
1991年,推行本土语言复育,担任宜兰县推行本土语言教学召集人。
1992年,主编语言教材“本土语言篇实验教材-河洛语教学手册、录音带”、“本土语言-河洛语系注音符号简介”宜兰县政府出版
1993年,出版【黄春明童话】,包含《我是猫也》、《短鼻象》、《小驼背》、《爱吃糖的皇帝》、《小麻雀.稻草人》共5本撕画童话,皇冠出版。出版“毛毛有话”,由皇冠出版。为抢救日渐流失的本土文化,在家乡宜兰创立吉祥巷工作室;着手进行“宜兰县通俗博物志图鉴”田野采访记录。担任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兼任艺术教师。编导《稻草人和小麻雀》儿童剧,鞋子儿童实验剧团演出,于国立艺术馆
1994年,发表散文《罗东来的文学青年》,童诗《停电》、《我是风》于中国时报,剧本《战士,干杯》于联合文学。创立黄大鱼儿童剧团,推出“周末剧场”说故事给小朋友听;演出《土龙爱吃饼》创团戏;《稻草人和小麻雀》儿童剧全台巡回,由鞋子儿童实验剧团演出;指导《稻草人和小麻雀》儿童剧,林老师说故事儿童剧团演出,于台北市图书馆
1995年,发表《SOS,请救救小孩子吧》、《先做一个好读者》、《不感动的不写》、《那一股冲动还在》于中国时报。发表散文《罗东味》于中国时报、《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于仰山会讯、及《小李子不是大骗子》儿童剧剧本。出版绘本《儿子的大玩偶》格林文化出版,杨翠玉绘图。编导《挂铃当》儿童剧由人和布偶同场表演,北台湾巡回,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编导《小李子不是大骗子》大型儿童歌舞剧,鞋子儿童实验剧团演出,于国家戏剧院
1996年,发表诗作《菅芒花》于中国时报。编写《共享丰收喜悦》-水稻文化活动,北投农会出版。与省立交响乐团合作《小李子不是大骗子-新桃花源记》儿童剧,全台巡回,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承办“宜兰县社区总体营造-理念宣导”,参与宜兰县梅花社区、天送埤社区总体营造的规划,推办“1996茅仔厝研习营”。
1997年,承办宜兰县“让旧地名重见天日”立碑与立传系列活动。协助梅花社区推动“憨猴总动员”系列活动及第2届“1997茅仔厝研习营”。策划第1届罗东嘉年华“萌芽、茁壮、向未来”活动,以太平山伐木史为主题。创作《来去宜兰》撕画、《宜兰有礼系列-金枣有晴、日日有鱼、鸭子呱呱叫》撕画
1998年,发表散文《王老师,我得奖了》及“老人系列”短篇小说《九根手指头的故事》、《死去活来》、《银须上的春天》、《呷鬼的来了》于联合报。出版绘本《儿子的大玩偶》韩文版,格林文化出版,杨翠玉绘图。获第2届“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文艺奖”文学类。于北京举办【黄春明作品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台联及中国人民大学华人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主持超级电视台的社教节目“生命.告白”。编写《粒粒皆辛苦-台湾旧农业的背影》罗东镇农会出版,策划出版“十个旧地名的故事”,李赖主编,宜兰县政府出版;制作宜兰县《桃花源在那里?》社区总体营造理念宣导录像带
1999年,以《锣》入选“台湾文学经典三十”-小说类。发表小说《最后一只凤鸟》于联合文学、《售票口》于联合报;散文《用脚读地理》、《老人写真集》于联合报,《 陶渊明先生,请坐》于中国时报,《和萧萧一起玩现代诗》于自由时报;诗作《一位在加护病房的老人》、《一个老人的中秋记忆》于自由时报;发表《爱吃糖的皇帝》儿童剧剧本。与省立交响乐团合作《爱吃糖的皇帝》儿童剧,台湾省第7届音乐艺术季系列,演出6场,全台巡回,黄大鱼儿童剧团宜兰分团演出。3度推出《小李子不是大骗子》儿童剧,演出9场,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于国家戏剧院。出版《放生》小说集,联合文学出版。《放生》小说集获联合报【读书人1999年最佳书奖文学类】及【1999年台湾本土十大好书】。小说《儿子的大玩偶》获香港亚洲周刊入选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创作《龟山朝日》撕画
2000年,发表《文化生活不等于艺术活动》于民生报、《大便老师》于联合报、《大地上的三炷香》于联合报、世界日报、《写作有时也不那么寂寞》于中国时报;诗作《有两种宜兰人》、《怅然大物》、《相约武昌街》、《一则无聊得要死的故事》、《记得昨日》、《想呻吟》、《我好寂寞》、《清风无罪》、《吃斋念佛的老奶奶》、《那一个小孩站在那里唱歌》、《黑夜》于联合报,《诗人把诗写在大地上》于台湾日报。发表散文《路边拾珍》、《 苏桐 先生.您好》、《菜园》、《学习》、《菅芒花》、《新娘的花冠》于国立台湾交响乐团-乐览杂志。出版【黄春明典藏作品集】:《莎哟娜啦.再见》、《儿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等待一朵花的名字》皇冠出版。《放生》小说集获2000年金鼎奖“推荐优良图书”及第23届时报文学奖推荐奖。出版小说集德译本“Huang Chunming.Sayonara - Auf Wiedersehen”由文建会与德国卫礼贤翻译研究中心合作.Arcus Chinatexte。与大爱电视台“希望工程”合作演出说书版《小李子不是大骗子》儿童剧,义演4场,巡回921南投及嘉义灾区,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 。3度推出《稻草人和小麻雀》儿童剧,演出3场,于罗东镇展演厅,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指导《稻草人和小麻雀》儿童剧,演出2场,于宜兰演艺厅,复兴国中少年剧团演出。承办“新桃花源运动”社区绿化营造示范区乙案,参与宜兰县天送埤社区、三民社区绿美化规划工作。任公共电视台形象大使,巡回台澎各地监狱演讲、三民社区;佛光大学驻校作家
2001年,于中国大陆北京召开“新世纪再读黄春明研讨会”。出版【黄春明文集】三卷本,中国大陆,九州出版、“黄春明小说集”中国大陆,解放军文艺(昆仑)出版。任兰阳戏剧团艺术总监。发表首部歌仔戏剧本《杜子春》。指导《小李子不是大骗子》儿童剧,演出5场,宜兰县内巡演,复兴国中少年剧团演出
2002年,编撰《众神的停车位》,师生联手创作,为任教东华大学外文系创作研究所的教学成果结辑,远流出版。发表小说《众神,听着》、《金丝雀的哀歌变奏曲》,最短篇《灵魂招领》于联合报,《买观音》、《棉花棒.紫药水》于世界日报。发表政治诗《杀风景》。编导《杜子春》歌仔戏,演出12场,于宜兰演艺厅,兰阳戏剧团演出。指导《我不要当国王了》儿童剧,演出11场,于兰阳女中、宜花东正式剧场、宜兰县内国小,由复兴国中少年剧团演出。改编《爱吃糖的皇帝》儿童剧为歌仔戏剧本。获中国文艺协会荣誉文艺奖章
2003年,发表诗作《向日葵》、《凤凰花》、《玉兰花》于联合报。发表散文《我知道你还在家里》。编导《爱吃糖的皇帝》歌仔戏,演出3场,于宜兰演艺厅,兰阳戏剧团演出。编导歌仔戏《新白蛇传I—恩情、爱情》,演出4场,于宜兰演艺厅,兰阳戏剧团演出。编导《挂铃当》儿童剧,演出2场,于宜兰文化局,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指导闽南语版《稻草人与小麻雀》儿童剧,演出7场,复兴国中少年剧团演出。指导台东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演出《挂铃当》儿童剧。发表剧本《外科整型》于中国时报
2004年,发表诗作《夜幕》、《冷气团》、《臭头香》、《酢酱草》、《白花婆婆针》、《含羞草》于中国时报,《天回天》、《国峻不回家吃饭》于联合报。与日本HITOMIZA人形剧团技术合作,推出大型现代人偶剧《外科整型》,由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宜兰演艺厅演出2场后,受邀至日本饭田市国际偶节演出。 歌仔戏《杜子春》、《爱吃糖的皇帝》、《新白蛇传I—恩情、爱情》,全台演出十余场,由兰阳戏剧团演出。指导《爱吃糖的皇帝》儿童剧,演出5场,于宜兰演艺厅,复兴国中少年剧团演出。编导读剧版《战士干杯》舞台剧,应邀于第2届国际读剧节,演出1场,于台北红楼,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后受邀至台南国家台湾文学馆演出。
2005年,发表诗作《战士干杯!》、《一把老剪刀》、《飘飘而落》、《圆与直的对话》于自由时报。发表散文《龙目井》于自由时报。于自由时报,开辟《九弯十八拐》杂文专栏,发表《打一个比方》。创办宜兰人的文学杂志《九弯十八拐》双月刊。编导歌仔戏《新白蛇传II—人情、世情》,演出4场,于宜兰演艺厅,兰阳戏剧团演出。编导读剧版《杜子春》歌仔戏,应邀至歌仔戏读剧节演出,于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兰阳戏剧团演出。编导《小驼背》儿童剧,巡演11场,于宜兰演艺厅、宜兰县内偏远校园、金瓜石社区,并受邀至南投县演艺厅为原住民小朋友演出两场,回程至内政部中区儿童之家义演1场,由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
2006年,获第13届“东元奖”人文类-社会服务;获第7届“噶玛兰奖”。第6度推出《小李子不是大骗子》儿童剧,演出4场,于宜兰演艺厅,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校园巡演版《小李子不是大骗子》儿童剧,于宜兰县内校园巡回演出12场,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并受邀赴花莲东华大学、台南国家文学馆演出。指导《小驼背》儿童剧,演出3场,于兰阳女中,复兴国中少年剧团演出
2007年,担任佛光大学兼任教授,台湾艺术大学驻校作家。《小李子不是大骗子》儿童剧,演出2场,于罗东镇公所展演厅.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并受邀赴台北市私立复兴实验小学演出。指导《稻草人和小麻雀》儿童剧,礁溪国小儿童剧团演出,于礁溪国小
2008年,远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参加“重返现代:白先勇、“现代文学”与现代主义国际研讨会”。 参加于中正大学,所举办的“黄春明国际研讨会”,当中有来自韩国、日本、中国、加拿大、美国的世界各地学者与会,并于研讨会期间,演出《小李子不是大骗子》儿童剧。 佛光大学颁授黄春明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09年,应“龙应台文化基金会”之邀,参与“思沙龙”活动,演讲“清贫,卑微,挣扎著长大──台湾的城乡成长”。《挂铃当》儿童剧,于宜兰、罗东演出。《我不要当国王了》儿童剧,于新竹巡回演出。由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黄春明作品集”,共8册。参与“九弯十八拐”文学杂志的2009悦听文学活动,亲自朗读自己的文学作品。
2010年1月,书画家张光宾、文学家黄春明及版画家廖修平荣获第29届行政院文化奖。6月,黄春明透过罗东圣母医院的联系,拜访了正在住院的资深书迷-官义福,官义福现年56岁,罹患食道癌,30几年前就开始阅读黄春明的作品。在现场黄春明表示,这是对作家最大的鼓励,比得大奖更荣幸,强调“一个人到了生命末期还想见我,是身为作家的光荣!”黄春明说,是官点醒他要继续写文章,准备写新书,感动其他人,新作品写好就会拿到病房,鼓励官勇敢活下去。[6] 8月中,趋势教育基金会于台北市中山堂举办“向大师致敬-黄春明 来一碗拾锦黄春面”活动,活动期间除了邀请黄春明演讲、座谈,还有黄春明的撕画作品展及放映由黄春明小说改编的电影-看海的日子、儿子的大玩偶,并由黄大鱼儿童剧团演出《我不要当国王了》与《小李子不是大骗子》儿童剧。
2011年5月24日,黄春明因文讯等单位举办“百年小说研讨会”的邀请,前往台南市国立台湾文学馆进行专题演讲〈台语文书写与教育的商榷〉,论点是反对全台语文写作及阅读(不管是汉字或罗马字)。成大台文系副教授蒋为文,以预先准备的标语讽刺黄春明:“台湾作家不用台湾语文,却用中国语创作,可耻!”。黄春明当众脱掉上衣,并朝蒋为文出秽言、比中指,场面一度难以控制。最后在工作人员抢下标语后收场,没有爆发肢体冲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8976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19
下一篇 2022-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