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泽井梅太郎,广岛县御调郡八幡村人。出生时,正是“明治维新”的前夜。1874年,进村中的小学。 13 岁小学毕业。进三原的“樱南社”,学习汉学。15 岁为小学校的教师。和友人花井卓藏组织“龙山会”,花井是自由党人。他受到言论自由和民权思想的影响。
16 岁和大木箕山、冲加都麿等组织国学研究团体“起风馆”。18岁创立“佛教会”。1885年4月,京都西本愿寺创办真宗的普通教校(后为龙谷大学),泽井梅太郎到京都。改名泽井洵。 22 岁在大学投入“反省会”,创办《反省会杂志》。此后10 年,他一直是该杂志的主笔。该会和德富苏峰的“国民之友”社的运动为对立的状态。该年,和日野义渊等创办“欧美佛教通讯社”,向海外介绍佛教的知识。发行《 亚洲宝珠》杂志。对日本佛教的近代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是年,入赘神户的实业家高楠高楠孙三郎家,孙三郎为日本名家高楠正成的后裔。有独生女霜子,倾倒于基督教。高楠家通过当时龙谷的校主利井明明和日野义渊,和泽井洵交涉。最后以负担他旅欧留学全部学费为条件,达成结缘的协议。泽井洵改名为高楠顺次郎。1893年《反省会杂志》改名为《反省杂志》。1889年又改名为《中央公论》,直到今日。1899年6月,高楠顺次郎以优异成绩,从普通教校毕业。1900年3月,乘法国航船,前往欧洲。 9月,由南条文雄的介绍,进入了英国的牛津大学,在当时欧洲著名的汉学家弗里德里希·马克斯·缪勒门下学习印度佛学。
高楠顺次郎和缪勒初次见面时,缪勒向他提的问题是“你是为了兴趣搞学问,还是为了赚钱搞学问?”他的回答是前者,所以,缪勒就叫他学习梵文和巴厘文,研究印度学。由此,高楠顺次郎走上了佛学印度学的道路“。这样的转变,对他本人,对日本、对日本的佛教来说,都是值得庆幸的事。《东洋学的系谱》第 1辑65 页 )
1894年,他从牛津大学毕业。第二年进入了德国的柏林大学。跟乔治·胡特(Georg Huth,1867-1906 年)学习藏文、蒙古文和乌拉尔阿尔泰语,学习中亚的文明史。又进基尔大学,跟赫尔曼·奥定贝格( 1854-1920年)、保罗·雅各布·德森(Paul Jakob Deussen,1845-1919)等学者学习印度的《奥义书》、吠陀哲学。1896 年进莱比锡大学,学习语言学、哲学史。又进法兰西学院,和西勒万·列维等人相交。同年回到牛津大学,取得艺术硕士学位。在欧洲留学期间,完成了《观无量寿经》的英译。翻译、注释了《南海寄归内法传》。
1897年1月,32岁的高楠顺次郎回到日本。6月,为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的讲师。1899年10月,为教授。其间,受到上田万年(1876-1937 年)的提拔。 1901年,东京大学开设梵文讲座。为最初的教授。1913年,得到启明会的支持,对日本寺院所藏的古书进行了调查。编纂《吠陀全书》和《大正新修大藏经》100卷,为此出了大力。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后,提倡成立佛教女子大学,是为武藏野女子学院的发端。1927年根据日本当时教授的年龄规定退职。在此之前,一直在东京帝国大学任教。退职的同时,就任武藏野女子学院的院长。 1942年9月27日,在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式上,曾作《东西思想的合流》的讲演。这是一个较有名的讲演。1945年6月28日,在不二山麓的乐山庄逝去。终年80岁。著有《高楠顺次郎全集》共9 卷(1977 年,教育新潮社)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