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拼音

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拼音,第1张

二月春风剪刀的拼音 似剪刀似的拼音不知细叶谁裁出的诗意是什么?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意思是不知那丝丝柳叶是谁裁出,原来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这是对大自然生化万物所唱的赞歌.那巧如剪刀的春风裁制出丝丝碧柳,给大地披上新妆,是自然活力的象征,给人以美的启迪.宋代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云:“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清人金农《柳》诗云:“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无不由此化出.清黄周星《唐诗快》说它是“尖巧语,却非有雕琢而得”,也就是说它比喻新巧,却出语自然,毫无人工的痕迹.

阳春时节,杨柳飘絮。

正是诗人咏柳好时节。

这句“不知细叶谁裁出”出自贺知章的《柳枝词.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枝词》是当时民歌的一种曲调。

开元年间的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运用了《柳枝词》这种形式,吟诵了初春的柳树,写了诗人对时光赞美的喜悦心情。

碧玉,是碧绿色的玉石。

柳树叶子是翠绿的,所以比作碧绿。

第一句概括了柳树全貌,用的是诗词中常用的倒装句法。

如果译成现代的语言,就是“一株碧玉装扮成的高树”。

诗的第二句,从柳树转向柳叶,都全貌转向细节:只见柳枝纷垂,犹如千万条绿色丝线织成的绦带。

这些比喻,还是从实处着想着笔,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别精彩的地方。

妙就妙在第三、四两句的一问一答上:凭空想来,出其不意;问的奇怪,答得有理。

使人读了以后觉得意趣盎然。

诗人对柳树是越看越爱,也就越看越细。

他看到柳树翠绿玲珑,不禁惊奇地由看而想,由想而问:这样细巧的叶子,是谁有这么精巧的手艺裁剪出来的呢?从植物学的普通常识来说,春天来了树木都要发芽,这难道还需要问吗?当然,古代的人科学知识不如现代人,但对这个简单的道理还是懂得的。

其实,这种设问手法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在文学作品的构思上是许可的诗人先是提了问,紧接着便回答是“二月春风似剪刀”。

哦,原来把这些细巧的柳叶剪裁出来的,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

那么又是谁拿起这把剪刀的呢?古代称为“造物者”;现在叫做“大自然”。

诗人在诗中没有明说,因为诗人不是为了解答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赞美柳树,赞美大自然。

上句一个“裁”字,下句就相应地用了“剪刀”,在修辞的逻辑上是非常严谨的。

我们不妨品悟一下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是多么令人折服。

春风一吹,柳树发芽,柳叶是可以进行观察的,而春风促使树木发芽而产生的力量,却是很难具像,也不好琢磨的。

于是诗人使用了“剪刀”这个非常普通的用具,一下就能使人们产生具体形象的联想。

不得不佩服诗人用词的精炼和高超。

这首小诗虽然描写的是柳树,却以清新的词句表达了一种健康的感情。

古典诗词经过了千年的传承,现代人对古诗词可能了新的观念和文化元素。

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则把贺知章的《咏柳》中的关健词:柳树、柳枝、柳叶剪刀、春风赋于了人和人际关系,及至话语权的因素。

仔细品味一下,不但觉得有趣,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十分的贴切。

其实这就是文学自身所涵盖的功能所在。

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读者中,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有句话比喻的很好形象:“一千个观众就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 ,是很有道理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08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