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剥

卧剥,第1张

卧剥 《清平乐·村居》中“卧”是什么意思?妙在哪里?

谢谢您的邀请。

怎一个“卧”字了得!令后人望其项背。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一句中“卧”字取意为“趴”,试想一稚气未脱的小儿,时值农事繁忙,大人们面朝沃土辛勤劳作之际,他不可能为衣食担忧而参与耕种。

顽皮淘气是小儿天性使然,不甘清闲,总得找点儿自认为有趣的事儿干吧。

于是就趴在屋前溪头草丛,兴趣盎然地剥着刚采下的莲蓬,还不时向后翘起双腿,叭叭地轻击着屁股。

一句词,一幅画,农家日常的合谐原有风貌跃然纸上,无不表现出田园生活之美,充盈着浓浓的人情味。

《清平乐·村居》一词是辛弃疾闲居江西信州期间而作。

词人本山东济南人,因时局不济,客居江南, 自称“江南游子”。

辛弃疾文武全才,忧国忧民。

年轻时就力主抗金,洗雪国耻,北定中原。

无奈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加之遭遇奸臣排挤,仕途坎坷,几起几落,一腔拳拳报国之情屡遭阻碍,壮志难伸,不免心中集聚忧愤,蹉跎了岁月,两鬓满白霜。

在这种境遇间,词人行走在信州乡村,目睹农家五人的闲适生活,无赖小儿与词人自身的比照如此强烈,让人震撼。

我想,辛弃疾在这一瞬间,一定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吧。

我们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忙碌填满了生活,城市乡村的孩童们也早早地跨入了负荷满满的学习。

在此,斗胆问大家:如今的你,遇见过溪头卧剥莲蓬的无赖小儿吗?你又几时感受过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

卧,卧倒,躺着的意思。

这里不必细究躺卧是仰躺,还是侧卧,抑或匍匐在地等具体姿态。

只是表明孩子剥莲时是滚躺在地的。

他为啥没坐在凳子席子上,或者伏在桌子上呢?原来是父母在和悦地商谈家事,大哥锄地挥汗如雨,二哥在编补鸡笼,一家人人口虽然很多,却都各忙各的,没有人顾得上小儿。

小儿呢,闲来无事,就去溪边采莲。

采来莲蓬就在溪边剥了吃。

也许采莲累了,也许习惯了在地上滚爬。

既然无人管束,他也就自由自在地躺在地上剥着吃着。

一副旁若无人的可掬憨态,让人忍俊不禁。

也正是这逍遥无邪的画面,冲淡了“锄豆”“编笼”忙碌紧张的画风。

从而使整首词的场景松弛有度。

也正是小儿“卧剥莲蓬”的顽皮可爱,词人深受感染,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同时也给予无限的赞美。

一个“卧”字,凸显了孩子的天真烂漫,也给淳朴自然的乡村涂抹了一层喜色!当然也可以有另一种理解:乡村生活不易,大人孩子全忙活。

就连不能干重活的孩子,都得剥莲子帮补家庭。

从体现了作者对农人的深切同情。

这样说虽然有些道理,但是这种沉重的调子和前文“坡上青青草”环境的可爱,和“醉里吴音相媚好”农人的可亲,不太协调。

所以我认为理解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更好。

这样也会引起读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从而达到了作者引发读者共鸣的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211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