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河南话来念,就好理解了[机智]
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看法。
我认为这个雨字结合采薇原诗上下文的关联意思,再结合其他因素来看应该念做第三声。
也就是说平常下雨的雨。
采薇的最后一段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在这篇旷世名作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作为全诗最为触动人们心弦的名句,更是为历代诗人称颂而成为《诗》三百中最为著名的佳句之一。
但也正是在这句诗中,出现了一个很长时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雨雪霏霏”中的“雨”究竟应该读什么音?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雨”在这里应该读作四声“yù”是将“雨”作动词用。
是下雪的意思。
全句描写了戍卒在归来时正下着纷纷大雪,烘托并表达了戍卒走在大雪中思念家乡的悲伤情感。
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理解。
这里的雨应该读作yǔ。
就是指自然现象的雨。
从采薇的最后一段前四句来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严格的对偶句。
《诗经》中对于形式美的追求可谓是极致的。
在《关雎》、《蒹葭》、《硕鼠》----等多篇世人耳熟能详的作品中都有,而在《采薇》中也不会例外。
对偶句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上下对偶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
把这两句排列起来看就应该更清楚了。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在句中杨柳是对应雨雪的。
依依对应霏霏。
杨柳指的是杨树和柳树,是两个名词进行组合而形成的并列结构,而根据对偶的原则,雨雪也应该是两个名词组成的并列结构。
不然用下雪去对应杨柳是否别扭啊。
古诗是用来吟唱的,《诗经》作为古典诗集,由于其吟唱的功能,一般不会采用突兀与尖锐的音调,《采薇》全诗的音调也非常的平润与柔滑。
大家可试着读一下,感受一下读第三声与读第四声的感觉。
如果在平滑的吟诵中突然出现突兀去声,会非常影响诗歌中音韵的美感,而读作yǔ的声就柔顺与平滑。
能够更好的表达悲伤情感。
理解一个字的意思,不能单从字面理解。
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
诗中的行道迟迟说明行程艰难,路不好走。
如果单是大雪霏霏路还是应该说好走的。
但是如果是雨夹雪造成道路泥泞湿滑难行,恐怕就是行道迟迟了。
另外如果是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山舞银蛇,原驶蜡像,惟余莽莽的话,也就没有了《采薇》描写的,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基调。
只有斜雨夹大雪,泥泞一片,潮湿加寒冷再加上疲惫才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还有一种说法是霏霏是形容大雪纷飞的样子的。
那么就举个栗子吧。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岳阳楼记》选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