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杰出的政治家和讽刺小说家。
乔纳森.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他是遗腹子。
从小由叔父抚养长大。
15岁时就读于都柏林三一学院,获学士学位。
1692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701年获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
他在大学里的主业是哲学和神学,但他个人更偏爱文学和历史。
1688年斯威夫特前往英国,做了穆尔庄园主人威廉.邓波尔爵士的私人秘书,直到1699年邓波尔去世。
在他担任秘书期间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
1699年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附近一个教区担任牧师,但为教会中的事务常去伦敦,后来卷入了伦敦的辉格党与托利党之争,受到托利党首领的器重,担任过该党《考察报》主编。
1714年托利党失势,他回爱尔兰,任都柏林圣帕特里克教堂主持牧师,同时着手研究爱尔兰现状,积极支持并投入争取爱尔兰独立自由的斗争,但一个个美好的梦想最后都破灭了。
晚年的斯威夫特内心十分孤独,只限于和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交往,他将自己积蓄的1/3用于各种慈善事业,用另1/3的收入为弱智者盖了一所圣帕特里克医院。
斯威夫特本人也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许多人甚至认为他已完全疯了。
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辞世,终年78岁,葬于圣帕特里克大教堂。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奇书,它不是单纯的少儿读物,而是饱寓讽刺和批判的文学杰作,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一生读了不下六次,他说:“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
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
”在这本书中,斯威夫特的叙事技巧和讽刺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
《格列佛游记》一共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卷利浦特游记和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游记写于1721年至1722年之间,第四卷慧因国游记先于第三卷,写于1723年。
第三卷比较松散,铺的面较开,以勒皮他游记为主,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
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从1724到1725写了两年。
四个部分应该可以说是互相独立的,表面上的某种联系或者对照也许只存在于第一卷和第二卷之间;格列佛由小人国中的“巨人山”一下变为巨人国中的可怜的矮子。
当然,不论从正面颂,还是反面讽,斯威夫特的情感和思想在四个部分中都是以一贯之的,那就是不留情面的对十八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由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做痛快淋漓地鞭挞。
这种批判和鞭扯的声音在第四卷慧因国游记中甚至达到了凶野暴烈的程度,批判和鞭挞的范围,也似乎要超越初十八世纪初的英国,而将矛头直接指向罪孽深重、愚蠢肮脏、毫无理性的整个人类。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年),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作家,政论家,讽刺文学大师,以著名的《格列佛游记》和《一只桶的故事》等作品闻名于世。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启蒙主义时期的作家,但却不同于大多数反对封建主义、讴歌资本主义的启蒙主义作家,他对资本主义本质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并反映了普通人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同时他放弃了长期统治英国文学界的古典主义文学标准,进行现实主义创作,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摘自百度百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