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非借不能读”一句出自《黄生借书说》,是清代袁枚就黄允修借书一事发表议论,勉励后辈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原文如下: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大意是说,有些富贵人家富有藏书,整间屋子里都是书,搬运起来累得牛都要流汗,但是在这样的人家,有多少人读书呢?更有甚者,祖辈父辈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图书,到了子辈孙辈都丢弃了。
所以,书借来读反而更好。
因为书不是自己的,怎么使用这本书自己也就没有发言权了,书主人何时愿意借书、什么时候想索要回去,都是不一定的,有了这种紧迫的感觉,反而可以督促自己尽快读书,也希望自己赶快读完,完完整整把书归还,所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也才方便自己再开口借书。
袁枚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勉励黄生好好读书,也为后世留下了精神财富。
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同感。
向同学借到一本很好看的小说,真能让人读到废寝忘食,上课偷偷读,睡觉时间打着手电读,生怕书到了最精彩的内容了,书主人要把书索要回去,那种恨不得此时此刻就把书看完的惴惴不安的心情,的确奇妙,连带着小说也更加有趣了。
可若这本书自己也买到了,再来读,趣味似乎也大打折扣了。
语出清人袁牧的《黄生借书说》。
一个叫黄生的人向袁牧借书,袁牧有感于自己儿时向邻家借书被拒,有所感慨,在把书借给黄生的同时,写了黄生借书说,一起交给黄生,实则是鼓励黄生读书。
这是从往外借书人的角度看问题。
但现在人认为读书的人应该借书看,认为借的书,人家会急着要回去,所以就抓紧时间读。
但是,真正读书人有几个是借书读的。
诗词大会的点评嘉宾蒙蔓说,她家里有二十多架的书,难怪她能成为点评嘉宾。
真正读书人家里都是有很多书的。
除非自己实在没有,没办法时才借书。
尽管袁牧自己也说,当了官之后,拿俸禄买了很多书,最后都束之高阁。
但有书总是很方便的。
你想看那本书,信手拈来。
它就在书架上。
你总有想不起来某句话是怎么说的时候,这时你还能总去从别人那里借书看吗?别人的书都是很金贵的,不愿意让别人借的。
人家不知道你是否爱书如命,借给你人家可能担心好几天。
让人提心吊胆的,咱也不好意思啊。
另外,自己的书,我想怎么记笔记,就怎么记笔记,不用担心弄坏了。
坏了自己修补一下就好了。
我一哥们,酷爱太极,一部太极拳普他看烂了两本。
如果是借来的书,他干嘛?尤其想我这种,一天胡思乱想的人,指不定什么时候想起什么事,或是哪个名人说的话,想不起来具体内容,家里有书,翻出来,看一眼,有了。
好奇心满足了,下次忘了就再翻出来。
反正书就在家里,不用担心丢失,而且,我身边的人能读懂我的书的人也不多。
也没人借。
家里有书很惬意,虽然不多,但自己喜欢的基本都有。
剩下的就是拿看书来消遣了。
我也有很多书现在束之高阁,但有书在家,心里就很踏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