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本来看,“虚”字有四层含义,其中一个本义,三个引申义。
其本义为“大丘”,引申义分别为空虚、帝都、“凡不实之称”。
就其本义来看,在《说文解字》中,丘有两种解释:一是“土之高也”;另一个是“四方高,中央下为丘”。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隆起的土堆,另一个是凹陷的土坑。
一凸一凹两个看似相反的含义,共同承载了“虚”的含义。
例如,在《诗经·鄘风·定之方中》中有“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从“升”字的使用,我们不难看出,此处“虚”应当是指其本义大丘,且是隆起的,合“土之高也”之义。
《庄子》中有黄帝生活在“昆仑之虚”的记载,《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
”由“高万仞”可以见得,“昆仑之虚”的“虚”也与“土之高也”之义相合。
然而,“虚”字所承载“四方高,中央下为丘”的四边隆起,中间凹陷的意思,却是更为常用的。
这个“虚”指的是空旷的空间,段玉裁注“虚本谓大丘,大则空旷,故引伸之为空虚。
”《庄子》“有虚船来触舟”的“虚”,正是取这“四方高,中央下”的意思。
一个是大有,一个是大无。
大有与大无,本是天壤之别,却承载着一个共同的含义,这其间蕴含着无限的微妙。
作者:赓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