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想中有一种普遍的共识,即“人类对于未知世界”的期盼与恐惧——没有发生的盼望着早一点到来;已经到了的,又巴不得早点离去。
但是,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离去;为什么来,为什么走,却不可预测,因而无人知晓。
世界就是如此这般循环往返。
佛教中的“色”,并非是我们熟悉的“色”;更不是“好色之徒”的“色”。
佛学词典中的“色”,指的是一切物质,世间万物一切“有色、有形、有相”的东西。
佛学中的“空”比较好理解;来自于梵语,词根就是印度人发明的“零”;空,反义词是“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对于“空”的解释不尽相同。
佛教所说的空意思多样;说到底,不外乎“人空、法空“。
人空又称生空、我空;法空;打破主张诸法恒存不变的迷执,认为诸法皆由因缘和合所生,并无实体存在。
简单说,佛教的“空”就是“假”和“不实”;空与色的关系,相当于“有”和“无”,阴阳的轮回。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都是视觉感知的对象——这也是认识的辩证统一。
佛家认为,世间看到的空,它是空也不是空;佛家认为,空中有实,循环再循环。
重复再重复,无实无空。
“色”一般是指眼能见到的物质。
譬如说一个大元宝。
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拿在手里,怎么能说是“空”的呢?“空”并不是没有它不存在!是指“空性”。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如下:金元宝是有原子构成。
再向下分解有原子核,再向下分解就是夸克。
再向下分解,就是振动的“弦”了!目前,科学水平就能分到这里了。
那就是“能量”。
能量目前科学仪器是看不到的。
这并不代表不存在它没有!这种能量态就是“空性”。
物质与能量是可以转换的。
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