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人才的聘用与应聘关系,实际上也是人才市场的需求关系,即是单位、团体对人才的聘用与人才应聘的关系。
任何单位团体聘用人才,无不对人才寄予十分的渴望,其基本表现为两点:一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人才队伍结构、素质和文化建设的需求;二是为适应大小环境发展的需求,使自身的体制机制不断得到改革与创新,且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与壮大。
但往往新招聘的大学生任职后,在一定的时期内,对工作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也可以说,一是他们由学校步入工作岗位后,他们的高学历、高而广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全部适用,所学的专业与实际工作之间有关联的业务知识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二是涉及本职工作与横向、纵向工作关系的认识和协调问题;三是初步社会,面对的人群和环境发生了根本改变等问题。
因此,大学毕业是需要沉淀。
所谓的沉淀自己,就是使自己尽快练就满足工作需求的本领。
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内容:一是适应环境,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二是了解所在单位团体的体制、机制及工作程序;三是熟知体制机制的总体精神及规划与目标;四是宏观观察整体运行机制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范筹是否流畅;五是审查自身工作中是否存在短板,是否需要创建或完善其工作内容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鸣谢!)
谢谢邀请!正好最近在看白岩松的书《白说》,他在书中说到大学毕业,认为大学毕业生是半成品,对于刚走进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没有工作经验,有限的知识可能也不足以应对岗位的需要,所以,他们要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包括知识,包括做人等等。
他还说到大学的浮躁。
很多学生大一就开始实习,攒所谓的工作经验,结果是知识也没有学到,所谓的经验也没有攒到。
对白岩松这个说法,我特别认同。
我一侄女儿,南京本地某一本高校的学生,今年大四,但是,学校已经给她们全部放假了,放假回家找工作的找工作,实习的实习,考公务员的备考。
也就是说,大四这一年基本上是没有上课。
回我当年读大学的时候,大学最后一学期上了一个月的课,第二个月去企业实习一个月,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专业对口,第三四两个月做毕业设计、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
那完全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一学期。
而现在很多学校的毕业班,实习交给学生自己去找,可能很多学生就找一个单位填张表盖个章就算实习了。
我觉得在这方面,学校有着很大的责任。
本来大学扩招后现在高校学生的素质就不如以往,再加上这注水的学期和功课,当你走出校园的时候,你不是半成品又是什么?你不去沉淀,不做自我提升,现在多数孩子又吃不得苦,这样所谓的人才有什么用呢?所以,当一方面大学生感慨工作难找的时候,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更多的看到问题的根本。
不要说社会不需要你,先要看看你能做什么。
我是苏小妮,喜欢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