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誓

汤誓,第1张

汤誓 古人为何战前做誓?如夏启作《甘誓》而伐有扈;商汤作《汤誓》;武王作《太誓》?

题主非常谦虚,有点让人不知如何是好,就«甘誓»慢慢试着白话两句吧,不到之处见谅。

«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

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 公元前21世纪,禹曾禅让伯益为继承人,大禹死后,禹之子启继位,该改禅让制为传子制,自此开始了中国几千年的世袭王权,西部扈氏不服,启举兵讨伐,战前启誓师告诫六军将士,史官记下启的誓词形成«甘誓»,这是我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战前动员令,也可以称之为军事演讲辞。

在古代除遭遇战,偷袭战外,一般都会进行简短的战前动员,延续至现代战争也是如此,当然现代战争前的动员,基本可以划归到心理战上,包括对外界的舆论造势,己方的心理鼓动和对敌方的心理震慑。

说远了,还回到«甘誓»,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战前动员令。

其特点就是直接了当,言间有力,具有强烈的鼓动色彩。

以怒励士:«百战奇略•怒战»说:"凡与敌之战,须激励士气,使忿然出战"。

"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此句深刻揭露敌滔天罪行,天命当绝,使士卒同仇敌忾。

以奖励士:古代作战强调:"进有重奖,退有重罚"。

启在明确任务后不失时机的颁布战争纪律,"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做到赏罚分明,使六军将士群情激扬。

以死励士:"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背水一战"等都是强调以死励士。

"予则孥戮汝",启在文末强调打不胜将处死你们,尽管这样很残酷,但使将士同仇敌忾,舍生忘死,进行殊死一战。

«甘誓»距今已4000多年,虽有其鲜明的时代局限性和特点,但文中所体现了激扬斗志仍感受至深,热血沸腾。

言兵者不止兵家,论兵者不止兵书,历史中的军事战争、历史中的风云战将,我们一起来还原,欢迎关注蜗牛篆圈。

“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史料可考的公文名称,它多与军事活动乃至征伐有关,其战前动员、训诫兵士意味十分明显。

“大战在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悔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

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

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这是夏启继承王位后对存有不服之心的有扈氏进行讨伐而于甘地所发表的誓师辞令,被记录在《尚书·甘誓》中。

它作为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一类军事性公文,处于一种待发展状态。

它“文止数十言”,又能做到“包举无遗”,显得精要而又广博的显著优点。

但同时它又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

它只是将己方将士作为誓辞受众,无法让敌方知晓,震慑性有限。

因此,在秦汉之际便渐渐失去活力,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39369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0
下一篇 2022-10-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