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断头人”也太吓人了,应当是断头石像才对!在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墓前整齐排列着61尊石人像,这些石人有一个共同特征的就是都没有头部,这让来参观乾陵的游客感到毛骨悚然。
唐室为何要在乾陵前设置61尊石人像?这些石人的原型是谁?是何人将他们的头砍掉?唐室设置61尊石人像的原因在下葬唐太宗时,高宗为了纪念父亲“四夷宾服”的功绩,便在昭陵设置了14尊石像。
这14尊石像代表着唐朝所降服的边疆蕃臣,其中就包括了东突厥首领颉利在内。
唐高宗和武则天去世后,中宗效仿高宗的做法,在乾陵设置了61尊蕃臣像。
中宗在乾陵设置石人像,自然也是为了彰显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功绩。
(这36名蕃臣主要来自于安西、安北、北廷三个地区)这些石人像的原型是谁这61尊石人像都有其具体原型,为了将他们区分开来,唐朝的工匠们在每个石人像后面都刻上了他们的官职和姓名。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石人像的衔名已经难以看清。
经过历代文人的考证,确定了其中36尊石像的原型。
这36名蕃臣主要来自于安西、安北、北廷三个地区,都是唐代西北地区极有名望的一些人,比如昆凌都护阿史那弥射和龟兹王白素稽。
那么剩下的25名蕃臣来自哪里?根据专家的推测,他们极有可能来自于这些地区:东北地区。
唐王朝前期和高丽、新罗、百济等蕃国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唐高宗时,曾经在百济地区设立了熊津、马韩、东明等五个都护府,由百济的首领担任都督。
唐朝还曾经封高藏为高丽王,金法敏为新罗王。
西南地区。
唐朝时期,东女国国王派遣使者与唐王朝通好,其后还亲自来长安朝觐唐王。
南诏国也向唐朝称臣。
其他羁縻府州的酋长。
比如以大宛国为基础设立的大宛都护府,以回纥部落所设置的瀚海都护府。
由此我们可以猜测剩下的25名蕃臣是来自于以上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如新罗王金法敏。
唐朝之所以强盛,就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包容的王朝。
在唐王朝的统治内部,有许多人都是少数民族,比如哥舒翰、高仙芝等。
这些蕃臣不仅心甘情愿臣服于唐王朝,还为唐王朝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唐室将他们作为蕃臣像立在乾陵跟前,也有纪念他们的意思在里头。
(关中大地震情景重现)这些石人像的头是被谁砍掉的明朝万历年间,有官员到过乾陵,还做了“酋长缠头罗列处,六郎花里梦中过”的诗句。
从诗句来看,当时这61尊石人像尚且保存完好。
但到了清朝,乾陵就变成了另一番景象,所谓“鬼磷乱明灭,翁仲纷颠倒”。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石人像的毁坏是在明清之际。
而在嘉靖34年,关中地区发生了8级以上大地震,震中据乾陵只有100多公里。
在大地的震颤下,石人像也跟着晃动起来,由于石人像的脖颈处是身体最细的地方,因此最容易发生断裂,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石人像缺失的多是头部。
因此,石人像头部缺失是由地震灾害造成的。
后来当地百姓将倒塌的石人像重新立了起来,但因为头部难以安回去,就弃置不用,这些头部要么被村民挪作他用,要么被雨水冲刷而走。
武则天坟墓的断头人是什么回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陕西咸阳市乾县的梁山上,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对皇帝夫妻俩——唐高宗李治和他媳妇儿武则天大帝的合葬墓——乾陵就坐落于此。
这里最早是唐高宗李治生前选取的帝陵,武则天死后,唐中宗李显把武则天也于此合葬。
可能是构建太过结实,也有可能是二圣发威,总之乾陵也是截至目前唯一没有被盗墓贼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武则天墓前的61个“守灵人”为何都没有首级?我来给大家分析下。
明末清初时,有一个外国使节到乾陵游玩,无意中发现自己的祖先在为乾陵守陵,感到奇耻大辱。
他们想到一个计策,就是每天晚上到附近庄稼地里践踏粮食,然后第二天散播谣言,说是石像成精啦。
村民们信以为真,砍掉了石像的脑袋。
考古学家考证,自然灾害给这些石像带来灾难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考察发现,断头的并不只是石人,而且还有石马和石鸵鸟。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的崇州节度使温韬,也是率领军队,兴致匆匆,扬言要挖开乾陵,发笔横财。
又是折腾了一番,掘地三尺,累得汗流浃背,可惜依然一无所获!后世历代的盗墓贼一波又一波,陆续纷纷“问候”乾陵,却都垂头丧气的败走。
还有专家们分析指出,在破坏最为严重的那个阶段——辽、金、元时期,陕西恰是这些少数民族的管辖范围,少数民族统治者不难从石像里找出他们的很多先祖形象,气急败坏之下,很可能不注重民族团结,下了黑手。
一是矗立在乾陵前的名震古今的武则天“无字碑”,一块高大而空无一字的墓碑,至今依然成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