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公共场合中的男女界限非常严格,与男子待遇大不相同,女子连看球赛曾经也被禁绝,已知近年有位女球迷为了抗议政府此项规定怒而自焚。
我国封建社会比之进步的多,但是女子同样不能随便出去,最起码有教养的女子不能随便出去,尤其是晚上。
古代元宵节的时候,各地都要举行灯会,还有猜灯谜,人山人海,摩肩擦踵,夜景美不胜收,美食小吃到处都有,是百姓们一年到头来一次难得的公共聚会活动。
因为晚上出去,光线太暗,有些不法之徒或者浮浪子弟就会趁机揩油,吃女子豆腐,酿成不良后果。
因此说,清朝知识分子杜文澜《古谣谚》就此总结道:"好女不观灯"。
元代有一部广东地方戏,潮剧《荔镜记》中就叙述了一个跟观灯有关的故事:这年的除夕,黄财主家的千金五娘跟自己的妹妹六妹外出看灯展,如花似玉的五娘,与一个叫陈三的穷秀才一见钟情。
陈三虽然家境贫寒,但却才华横溢且口若悬河,让五娘有心有灵犀,相识恨晚的感觉。
可是五娘同时也被一个富二代看上,富二代林大鼻财大气粗,带着金银珠宝去求婚,黄财主见钱眼开,毫不犹豫就给女儿定下了亲。
陈三家徒四壁,七拼八凑带去的彩礼根本就不足挂齿,黄财主一看彩礼少,就把自己的又笨又丑的女儿六妹许给了陈三。
可是,五娘对陈三情有独钟,非他不嫁,陈三对五娘也一往情深,于是二人就想到了一个调包妙计。
因为姐妹俩是同一天结婚的,结婚那天,五娘把又丑又笨的六妹哄到了林大鼻的轿子上。
有情人终成眷属,五娘与陈三这对痴情男女历经磨难终于生活在了一起,但是生活并不幸福。
因为陈三很快就暴露了不思进取的本性,他好逸恶劳,迷恋赌博,五娘肠子都悔青了,整天以泪洗面,最后悬梁自尽。
如果五娘不去观灯,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会葬送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吗?这个故事在警示教化世人,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出门有风险,观灯须谨慎。
那么,"好男不鞭春"又是什么意思呢?鞭春也是古代一种习俗,也叫鞭春牛,是岭南地区的传统习俗。
就是在春节或者立春这天,村村都要造一只土牛进行鞭打,以提醒大家一年之计在于春,过年不忘春耕。
鞭春这个习俗有悠久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周礼·月令》云:"出土牛以送寒气"。
具体来说就在这一天让村里的年轻人去对泥牛进行鞭打,但是泥牛数量不多,年轻人好胜心强,以鞭牛为荣,纷纷争夺鞭牛资格,为此争执不休,甚至大打出手,打出人命的事也屡见不鲜美。
宋朝大知识分子陈元靓就在《皇朝岁时杂记》对此有详细记载:立春,鞭牛讫,庶民杂沓如堵,顷刻间分裂都尽。
又相攘夺,以致毁伤身体者,岁有之。
得牛肉者,其家宜蚕,亦治病。
年轻人不仅为争夺鞭牛资格大打出手,而且为抢一块泥"牛肉"大动干戈,争个不休。
为一堆泥土争来争去,还说"牛肉"能治病,为此头破血流,值得吗?所以谚语是在提醒世人,聪明的男子应该把精力用在读书上,而不应该以健康和生命为代价去为泥牛而付出代价,让人贻笑大方。
这些行为实在太愚蠢可笑,殊不可取。
好女不观灯,好男不鞭春是一句民间俗语,好女指的是人品和家教好的女人,意思就是说人品好、家教好的女人是不会去热闹的地方看灯会的。
像灯会这类集会通常是在晚间举行,大晚上的,女子不好好在家呆着出去看灯,可能看灯是假,与人私会才是真。
古人讲女子无才便是德,好女人要懂孝道,尊夫道,要秉承三从四德,要贤良淑德。
如果女人爱逛灯会、爱逛街在古人眼中这种行为就很不好,至少也能说明家教不严。
当然这是古人的封建思想,他们认为成天在家呆着、相夫教子的女人才是好女人。
好男不鞭春的鞭春指的是一种习俗,农村人在开荒播种之前都会鞭春,以期望这一年能顺顺当当,有一个大丰收。
所谓的鞭春就是用鞭子抽牛,因为经过一个冬天之后,牛的精神多少有些萎靡,毕竟半年没活干连人都会变懒的,别说牛了。
所以鞭春的目的就是让牛精神精神,并迅速恢复到劳作状态。
每到芒种的时候,农村人就会举行鞭春仪式,鞭春时会让全村最壮的小伙子来抽打牛,据说能鞭春的人是这一年中运气最好的那一个人。
一个村子里不可能只有一位小伙子,肯定有很多小伙子,这些小伙子都正值青春年轻气盛,都想争得头筹当运气最好的那个人。
所以在鞭春之前,很多小伙子会因为争夺鞭春而打架。
再好的事遇到打架也不好了,后来村民为了制止这种现象继续扩大蔓延,就说好男不鞭春。
意思是说真正的好男人不会争抢地去鞭春的,有勇气的好男人会远离争斗,而不是引发争斗。
这句话也从侧面了杜绝打架斗殴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反倒起到了好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