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就是看课本+整理笔记+课后题。
先看书,看完一章就整理笔记,尽量精简,这样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只看笔记,省下了大量时间。
要特别强调一下笔记这件事因为这货真!的!很!重!!要!!!看笔记比看书省的时间不是一点半点,而且感觉看书的脉络不是很清晰,笔记的话画个框图世界都明亮了~之后做课后题,对答案,弄懂,并在做错的题目上做标记。
一轮看完一遍发现全都忘了...虽然中间也有穿插复习笔记,但还是忘得很厉害。
第二轮就是一遍一遍看笔记,一边看一遍画图推公式,我也不记得看了多少遍。
同时做课本课后题做了标记的部分。
第三轮就是以真题为主啦,先把真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所在章节标注一下,哪些章节容易考什么题目心里大致有个谱。
背的东西考来考去都是固定的那几个,先标注出来留到最后一两周背就完全来得及,西方经济学主要是理解,要背的东西不多,而且即便没背到按理解答题也会酌情给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您成功!
一. 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
一些基本概念不是死记硬背能解决的,必须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并且不能求大概。
在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基本概念来串联相关的知识和内容。
比如说需求变动和需求量变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求的d性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也不相同,但很多人可能会混淆,因而理解概念背后的经济学涵义是必要的。
再如,从需求量变动就应该能想到需求曲线背后消费者行为理论。
而从需求d性就要能分析不同需求d性对厂商受益的影响。
不仅是这样,还要能将这个专业所要考的课程能联系起来,如由需求曲线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变动能分析利率决定理论,等等。
因而只有经过比较和联想,才能真正地学好西方经济学并能在其他课程中灵活运用,以减轻学习的负担。
二.要对整个知识框架进行掌握对于这一点来说,就是要在脑海中随时可以浮现出这门课程的全貌,而不是零散的,或者很多知识只有当别人提醒时才能回忆起来。
把握好整个知识的逻辑结构就可以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和盲点。
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对于微观经济学,应该知道整个内容就是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这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直接目的,而一般均衡就需要各个市场的均衡。
从而微观经济学就花大力气论证了产品市场的均衡和要素市场的均衡。
产品市场的均衡就是均衡价格理论,而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则从两个方面分别推导了均衡价格理论中涉及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三.掌握经济学一个基本假设理性人假设以及由此得到的最大化原则和实现最大化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这一条件。
这对于任何处于完全市场中的经济行为主体都是适用的。
因为这样可以比较清晰的理解概念和理论,同时有助于加深印象,也有助于思维的表达。
这一点在经济类学科中的作用是明显的。
同时在考试中也应该尽量采用图表来分析问题。
四.使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在考试中应该尽量使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
因为语言表达往往能给人一种能反映其思想和知识的印象。
使用规范的语言可以体现你的经济学功底。
以上这四点,在西方经济学复习中要灵活运用,任何专业内容的学习都要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整理好知识大纲和思维框架。
并且要明确专业内容特点和相关语言的规范。
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