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故事,再回答提问。
1963年8月,在陕西宝鸡县贾村镇,在因暴雨冲刷崩塌的土崖壁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尊。
这件青铜尊上有122个铭文,翻译成今天白话文的意思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
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
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这是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尊,被文物专家命名为“何尊”。
现存于陕西省博物馆,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再回答问题:何尊铭文用“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记载周成王迁宅洛邑(洛阳)之事,(与古书记载相吻);这就是说;至少在3100年前,就有了中国之称,作为地理概念,指的是中原洛阳,意为天下之中。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文字(词组)记载。
作为中国人,应该要记住!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一起来读中国那些事儿。
(本文约600字,阅读需时2分)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得不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重要。
看了下大家的答案,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些说法。
中国作为一个国名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前早就存在了,将“中国”当做“中华民国”的简称有点想当然了。
很多答主都提到了周成王时青铜器何尊上的这段话“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这里的“中国”更接近于中原的意思,是一个地理中心和政治中心。
宅兹中国 铭文周代过后,中国一词还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内涵。
到了汉代,王朝国家通称为“中国”出现在了司马迁的《史记》。
“中国”这个词用于作为国家的代称在康熙时期已经经常可见了。
据黄兴涛教授考证,现存康熙皇帝亲笔删改的有关康熙与罗马教皇来华使节关系问题的14通汉文文书里面,凡是提到清朝所指涉的国家时全就使用了“中国”二字。
笔者也在《清实录》里面找到了数十条康熙称“中国”的证据,现在列举一例如下。
康熙皇帝的一道上谕:“今鄂罗斯近海北地有鼠如象、穴地以行,见风日即毙……朕亲见其器方信为实。
又古人以天市垣为中国分野。
朕始疑其说,细玩天球,合以地图,中国去赤道二十度至四十度在谷雨、立夏小满三节气上天市垣,亦去赤道二十度恰与中国对照始知古分野之说确有所据。
”(《清圣祖实录》卷291,康熙六十年正月乙丑)另外,宣统年间,学部审定的《国民必读课本》里也将中国作为国名,在书中写到“中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土地最广(约占亚洲三分之一),人口最多(约四万万五千万)……”。
可见早在清统治者眼里,中国是我们的国家国名这是国民必须知道的。
参考文献:黄兴涛:《重塑中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速读历史类精彩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