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出处:《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
原文节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扩展资料《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
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
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从正面提出问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
说明千里马和伯乐的信赖关系是如此的密切。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不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已赞过已踩过已赞过已踩过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马桶上的苹果推荐于2018-03-07·TA获得超过3701个赞知道小有建树答主回答量:480采纳率:100%帮助的人:246万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关注展开全部你好,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出自《马说》。
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
或:有时。
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
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
翻译: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怎么读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的意思意思是: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原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出处:《马说》——唐·韩愈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现代汉语意思?什么句式?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