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由是谁

子由是谁,第1张

子由是谁 子由是谁?和苏东坡是什么关系子由是谁?和苏东坡是什么关系

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子由是谁?和苏东坡是什么关系苏轼的“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如何理解?《次韵答子由》诗又该如何赏析?

"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读来如同苏轼的词"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也是在正是不得已之后,能以读书来慰藉自己,能以春睡敌万物。

此处的【千钟】指的应该是优厚的俸禄。

出处:《史记·魏世家》:"魏成子 以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

"陆游的《破阵子》词:"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

"明代徐霖的《绣襦记·堕计消魂》:"你且努力加餐,禄享千钟自有时。

"再说《次韵答子由》的赏析,这首诗在苏轼诗中是不太常见的,由已知推未知,诗题中透露的信息有二:一是次韵(也称步韵,古人和诗的一种方式),二是子由(苏轼弟苏辙)。

简言之,这首诗是苏轼给弟弟苏辙的回诗。

根据此诗的同韵作品可查出苏辙的同韵诗歌是:《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从。

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

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侬。

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苏轼的《次韵答子由》如下:平生弱羽寄冲风,此去归飞识所从。

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山僧有味宁知子,泷吏无言只笑侬。

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

"乌台诗案"是苏轼政治悲剧的开始,此后长期处在新旧两党的夹缝之中,"乌台诗案"后,他贬黄州五年,绍圣间先贬英州,再贬惠州,后贬儋州,至徽宗即位才遇赦北还。

他的一生经历两次在朝,又被贬谪,既经顺境,复历逆境,这样坎坷的人生经历也使得他的思想更加豁达,淡泊。

在苏轼被贬下狱后,弟弟苏辙冒死相救,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纳一切爵位为兄长赎罪。

苏轼得救,被贬黄州,苏辙也受牵连被贬筠州。

苏轼和苏辙一生荣辱与共,沉浮相伴,他们的和诗也在每个时期都与仕途相连。

从苏辙诗中可以看出,这应该是发生在被贬黄州时期的和诗。

苏辙赴黄州时船驶入黄石江面,突遇暴风雨,无法继续前行,停留在磁湖。

苏辙的诗质朴自然,想要急切地见到兄长,但是有重重阻隔:江淮南北风、百万重白浪、千里扁舟恨不能一日到达,可惜万事由不得我,风浪天,希望寄梦详见,"风雨对床"是兄弟俩一直以来的企盼,彻夜长谈直到晨钟响起。

苏轼的回诗:平生弱羽寄冲风,此去归飞识所从。

弱羽这里是谦词。

比喻才浅力薄。

唐代黄滔有《代郑郎中上兴道郑相》:"但以滔弱羽难高,么絃易断,始自筮仕,及于登朝,未尝暂识清途,略游华贯。

冲风指的是暴风,《北齐书·慕容俨传》:"须臾,冲风欻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

"杜甫的《枯楠》诗:"涷雨落流胶,冲风夺佳气。

"所从指的是所向。

这一生力量浅薄,遇到风浪,这次被贬知道自己所向何处。

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好语似珠便是妙语如珠,妄心是佛教语。

指的是妄生分别之心。

《大乘起信论》:"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

"另外元稹有《酬知退》诗云:"莫着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这里说文章写的很妙,可我心不安,失落感一层又一层。

山僧有味宁知子,泷吏无言只笑侬。

泷吏指长驻急流边以保行舟安全的小吏。

韩愈的《泷吏》诗:"往问泷头吏:潮州尚几里,行当何时到,土风复何似?泷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这里借山僧自比,既已被贬,索性也生出别样趣味来,与江边泷吏相视一笑,自有人生况味在其中。

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

仕途本就有起伏。

此时的苏轼,能够回归本心,超越这些不足道的苦恼,以读书充实自己的人生,荡涤心中不快,千钟粟的优厚俸禄也不敌我未容春睡去。

此诗语言畅达,雄放清丽,追求心灵自由和远离仕宦的意旨溢于言表。

和诗中,也流露出兄弟二人的情谊笃厚。

(作者:future)

所谓赏析,自然要先“析”后“赏”!平生弱羽寄冲风,此去归飞识所従。

平生,此生,亦有向来,从来之意。

比如俗语“平生不做亏心事 半夜不怕鬼敲门”,比如东坡另一首词《定风波》也有“千古风流阮步兵。

平生游宦爱东平”之句。

弱羽,指小鸟的羽毛没有长齐,借指力量弱小,势单力薄。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序文里有“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比如东坡诗《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有“笑指西南是归路,倦飞弱羽久知还”之句。

寄,依附,依靠,凭借之意。

冲风,狂风,暴风之意。

典故出于屈原诗“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比如放翁诗《蔬圃绝句》“冲雨冲风不怕寒,晚来日出短蓑乾。

”此去,这一去。

归飞,向回飞,指向来处去。

此处应当是指想看到苏辙。

典故出自《诗经•小弁》“弁彼鸒斯,归飞提提”,作者可能是李白的《菩萨蛮》里面不也有一句“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么?但是这个典故用得好生蹊跷,因为《小弁》有“我独于罹。

何辜于天”之句,大意就是为何我如此忧伤,为何我获罪于王?所以,这应当是东坡被贬之后的诗作。

所従,即所从,去哪里?向哪里之意,典故还是取自于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显然,这这个典故里也有对谗言的迷惑和愤慨之意。

除了乌台诗案还能是什么呢?可以简译为:羽翼未齐,借风飞回。

身心迷茫,无所适从。

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好语,好的语言和文字。

比如白居易诗有“素书传好语,绛帐赴佳期”之句,再比如稼轩《满江红》“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珠,珍珠。

穿,串,连在一起之意。

一一,一个接着一个。

这一句不需要理解为原来的典故,即滥竽充数,而应当只是简单的含义。

因为这首诗是次韵,也就是说,这一句是说苏辙的原诗很好,如珍珠一般连在一起。

妄心,佛教术语,指妄生不安分之心,或者聚散离合之心。

如刘禹锡《送薛据宰涉县》“无生妄已息,有妄心可制。

”苏东坡也有另外一句“妄心不复九回肠”。

膜,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如“脾与胃以膜相连耳”,大意是指即器官外面的薄皮组织,如耳膜,如胃粘膜等。

退,同“褪”,脱掉之意,比如褪皮。

毛滂《浣溪沙》有句“春风吹酒退腮红”,比如周美成《水龙吟》“朱铅退尽,潘妃却酒,”重重,一层又一层。

这一句简译为,原诗好句,如珠相连,此心不安,顾虑重重。

山僧有味宁知子,泷吏无言只笑侬。

山僧,山中僧人,指东坡自己。

有味,指生活有情趣,或者享受质朴的生活。

从前后句看,应当是借用了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一句。

知子,典故有二,一是源于《诗经•郑风》“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大意是知道你关心我,我表示感动。

另一个就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中的“我非子,固不知子矣”,从上下文看,应当是第一种解释,因为对方毕竟是苏辙,是他的亲兄弟,而且也受到他的连累。

泷吏,原指韩退之诗《泷吏》,延伸为在江河边遇到天气不好或风浪太大时管理船只的小吏。

此处可指苏东坡在黄州做的小官。

笑侬,“侬”指“我”,比如王寂《咏虱》“缓带笑侬时诡遇,处裈嗟尔亦良谋”,比如章甫“羡子孤云野鹤,笑侬枯木寒灰。

” 因此,此处的“笑侬”就是苏东坡笑自己的意思。

此联可简译为:谪居异乡,感动于君,奈何小吏,自嘲一笑。

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

清静,依然是指佛教术语,指远离烦恼。

业,学业,也指佛教中的结果或报应,从全诗来看,应当是指这个含义。

春睡,即春天容易瞌睡,借指懒散,没有精神的样子。

千钟,从此诗来看,一是指俸禄,二是指醉酒。

因为有“不容”二字,小可细细思量,应当是醉酒之意。

因为春睡已经是困乏,醉酒也是如此,所以才有一个“敌”字。

此联简译为:尚有书读,亦有酒醉。

再说赏,小可查到了苏辙的原诗《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作》,全诗如下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従。

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

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侬。

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

因此,此诗的背景出来了,苏辙留在磁湖,与东坡写诗互寄。

磁湖在黄石市,黄州在黄岗,直线距离30公里,所以诗中有“黄州不到六十里”之句,因此可以断定,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1082年左右。

此诗大量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甚至是借代,比如弱鸟,珍珠,薄膜,山僧,泷吏等等。

把真实的想法和意象穿插在一起,显得万般含蓄,余味无穷。

不仅如此,作者同时也巧妙地把屈原的典故应用其中,借屈原的经历和愤怒来表达一种消极的情感,或者是隐隐约约地愤慨,当然也包括迷茫。

如山僧似的简单生活,如泷吏一般的卑微职务。

所以只好用读书来打发光阴,业余时间或是睡觉或是饮酒。

闲!可是这种闲却是被谪贬,被批判,被冷落的“闲”,而苏东坡对此却无能为力,因为他“弱羽”。

事业上的冤枉更弄得他“妄心如膜”,心灰意冷。

当得到自己兄弟的消息和诗句,显然更是感慨万千。

可惜他并不知道,不久之后,他们兄弟便再次相见。

可惜他并不知道,这一切的苦难和悲伤只是刚刚开始。

可惜他并不知道,从黄州开始,自己会痛苦,更会涅槃,而且一定会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无数光芒四射的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0823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4
下一篇 2022-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