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加坡的华人来源实在是有点复杂,中文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新加坡国家推行“说华语运动”四十多年,可新加坡说中文的人群反而还减少了将近两成。
当年为了生存与发展,新加坡将第一语言定为了英语,但却也保留了汉语作为四大日常用语之一的地位,而在新加坡,长久以来都有很多的华人,仍旧还使用着中文。
新加坡原本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岛,近代时期,大量的华人作为劳工来到这里,异国他乡总是报团取暖,逐渐,华人在新加坡站稳脚跟,并成为了当地的主体居民。
整体来说,新加坡华人,以说粤语的广府人、说闽南语的福建人还有说潮汕话的潮州人为主。
大致上,新加坡四分之三都是华人,但是这些华人内部还细分成了大小二十多个民系。
二战后刚开始,新加坡跟着马来西亚一起脱离英国,但是,新加坡希望建设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马来西亚却想要建设马来人的马来西亚,双方不和,新加坡被踢出联邦。
被迫独立的新加坡,当时的处境是非常艰苦的,因为新加坡旁边是马来西亚与印尼,这两个国家对于华人非常忌惮,新加坡的生存成了很大的问题。
为获得相对的安全,新加坡也不敢刺激马来西亚与印尼,因此选择中立的英语为第一语音。
当然,新加坡选择英语还有个考虑,那就是新加坡除了华人,还有很多其他的族群。
新生的新加坡太脆弱了,而这里有地处战略要冲价值很高,一旦有人借此生出事端,那么任何族群的骚动,都可能将新加坡给撕碎,因此新加坡必须维持尽可能的稳定。
更何况,因为近代英国的强大,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新加坡是个d丸之地,就连生存基本的淡水也需要马来西亚供应,对外贸易是新加坡生存下去的关键,选择英语,对于新加坡长远发展也很有利。
事实证明,新加坡的选择是正确的,如今的新加坡,成为了世界城市发展的标杆。
当年新加坡将英语确定为通用语言的同时,也保留了汉语、泰米尔语和马来语作为法定语言具有相当的地位,毕竟新加坡是个华人国家,中文在新加坡的使用并不罕见。
如果说新加坡选择英语是为了生存与发展,那么保留中文,则是为了文化根源。
新加坡当年确定了英语的地位之后,仍旧广泛推行“说华语运动”,学校里也保留着中文教育等内容,可以说,新加坡为说中文创造了相当不错的条件。
老一辈的新加坡电视剧之中,几乎全都是中文对白,也成为了非常经典的剧作。
但是几十年岁月过去,新加坡现在虽然说中文的还是不少,可整体比例反而降低了,四十年的时间之中,新加坡仅有不到三成的家庭在家里也说中文,有七成华人家庭在家说英语。
为什么造成如此情况?第一,新加坡的华人构成实在太复杂就像前文所说,当年移民新加坡的华人来源很复杂,除了广府人、潮州人与客家人,还有很多的闽南人、海南人、广西人等等,他们说的方言都是不同的。
小小的新加坡,按照方言区分的话,有大小二十多个不同的民系。
虽然都是华人,但是华人内部因为民系不同也区分成了许多小团体,各自都不服气对方。
老一辈的华人都说着方言,不肯去学习新的普通话,而新一辈的华人干脆连方言也不学了,毕竟对于非本民系之间的交流也没啥用,为了方便交流,干脆大家都说英语。
第二,年轻人是在英语环境中长大的如果说老一辈的新加坡华人移民到还好,可是新一代的华人,他们成长的环境,几乎就是在英语环境当中,他们血统上是华人,但他们更是新加坡人。
从小出生、成长在新加坡,对于中文,新加坡的年轻人是没什么感情的。
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老一辈还将中文作为一种寄托,但新一辈完全没有。
第三,为了融入西方保证生存当年被迫离开马来西亚的新加坡,生存处处充满危机,西方对于华人为主的新加坡虎视眈眈不怀好意,旁边两亿多的印尼人跟马来人也是如此。
为了尽可能取信西方,新加坡只能尽量撇清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比如语言。
当时,新加坡的华语学校被关闭,大量的中文教育也被停止,一切都弄得偷偷摸摸。
对于新加坡来说,生存下去发展起来是最重要的,选择英语而暂时放弃中文,也是无奈。
但是,随着这些年中国因为改革开放急速崛起,新加坡又看到了巨大的机遇,当年李光耀在世的时候就直言,中文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学习中文非常重要。
新加坡在几十年前开始,就动用国家力量来推广说华语的运动。
在新加坡很多情况下,是必须要说华语的,但是因为这种强制,新加坡出现了本土式的话语,只有新加坡人才能听得懂,但李光耀觉得新加坡式的华语,毫无意义,如今的新加坡经过几十年岁月,英语教育深入人心,而且整体上的环境对于说中文也并不是那么友好,所以说中文的人自然也减少了很多。
对于新加坡来说英文是第一语言,做事工作都是一定要英文,所以,这是环境使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