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第1张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为什么要从旧孟津改到桃花峪?

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为什么要从旧孟津改到桃花峪?在2013年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中,取代原来的课本中的河南“旧孟津”,桃花峪成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 ,往下游方向迁移了88公里多,为什么会要这样调整呢?看下图:一条河流为什么要划分上游、中游、下游?一条很长河流,如我们国家的长江、黄河河长都在5000公里以上,它的流量、流速、比降、落差、补给类型、季节变化,泥沙含量等在不同河段水文特征有很大差别,还有的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地形特征最为明显,这些都是我们划分河流上中下游的依据,可以说通过每段河流不同的水文特征帮助我们认识河流,每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河流,如黄河泥沙多,长江流量大,这些是它们自身标签。

一条河流根据河段的不同水文特征,就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一般来说,上游多山区性河道,比降大、流速快、下切侵蚀力强,多急流瀑布、形成了峡谷地貌,中游比降小,流量增多,流速却减小,河流侧蚀能力强,出现弯曲,沉积作用明显,多形成谷地平原。

下游地形主要为平原区,支流减少,河水与海水相融,水文特征复杂,沉积作用加强,形成冲积三角洲平原。

看上图,对于黄河而言,它发源于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位于我们国家第一阶梯,穿过第二、第三阶梯,注入渤海,而我国地形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黄河河道受地形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水文特征,在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点恰好在桃花峪附近,这个地方水文特征有了较大差别,比降大,流速变快,出了山口后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地势开阔,河流流速变慢,河流多弯曲,泥沙堆积作用显著,形成的华北平原。

而孟津至桃花峪段,直线距离88公里,旧孟津属于黄河劈开太行形成峡谷性河道,从桃花峪开始变为平原性河道,换句话说,桃花峪是平原河道的开始,并且开始形成地上河了,因此要把孟津调整为桃花峪作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更为合理。

下图为孟津至桃花峪的地形剖面,可以看出还有相当大的比降,偏峡谷性河道。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把在第二级阶梯上的旧孟津移到第三级阶梯上的桃花峪!也就是把中下游的分界点从第二级阶梯移到第三级阶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316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