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篇。
〈采薇〉写的是古代戍卒边塞士兵的艰苦生活经历。
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思归家乡的心情,头顶雨雪,脚采泥泞,身受严寒,忍饥挨饿,所带干粮极少,靠采集野菜(采薇)充饥。
更何况家乡遥远,归程无期,一别经年,不知家人怎么样了?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得回归之际,怎不能百感交集呢!终于有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刻。
一连串的回顾与联想,涌现心胸。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短短四句诗,平平道来,却充满着强大的感情力量。
回想当年是春柳荡漾的季节离开了温暖的家,而今归来已是雨雪之中的人。
这时间上的往来,是生命的往来,也是欢乐和痛苦的往来。
令人读后,不禁黯然神伤。
归来的主人公通过季节景象不同变化,以昔日的"杨柳依依“,来对照今日之“雨雪霏霏”,表达出人物内心的痛苦程度,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更显出了诗的艺术概括力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四句是千古名句,可视为《诗经》三百首中的一流佳作,它的艺术魅力来自对生活的高度概括,诗的艺境是情与景的和谐完美的统一。
诗句出自《诗经》里的《采薇》篇,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了。
但是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呢?确实值得思考。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但它的产生可能更早。
按中国历史朝代划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这样看来,《诗经》的内容,囊括的至少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事物。
它必然会反映那个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面貌。
这首《采薇》,就是写的戍边的征夫退役还乡的感慨。
尤其是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总让人百感交集,心中有着无限的酸楚。
奴隶社会等级森严,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他们会频仍地发动战争,到各地去征夫戍边。
劳动人民完全没有人生自由。
尽管如此,那时候因为人口少的缘故,自然环境,自然风景都还不错。
这一点,也是我们从诗句中可以体会到的。
甚至在许多古诗中也能领略这样的风景。
那就是“杨柳依依”。
古人习惯将杨柳合称,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
依依:轻柔的样子。
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
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这就表明,看似简单的杨柳,却寄寓着人的无限情感思想。
哪怕离家多年,脑海里念念不忘的还是这个画面。
这样借美好的自然风景来表达内心感情的方法,直到如今,人们也很喜欢。
毛主席也有名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杨柳是美好的,对故乡的怀念就在她那婷婷袅袅的柔软枝条中。
关于这句诗就说这么多。
为什么能成为名句,因为它能借景传情,也是一种睹物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