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是什么意思

滞胀是什么意思,第1张

滞胀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滞涨?为什么会滞涨?

在了解滞胀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两点。

一,失业率和工资的关系,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失业率和工资的关系要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得不提到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提出的,这个曲线研究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当工资越高时,失业率就越低,因为公民更愿意去工作,然而工资越低时,人失业率就比较高,因为人们不愿意在出去工作。

着很好理解,比方说,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和金融行业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工作。

而工资少的传统行业就比较少失灵的菲利普曲线 后来,经济学家又将工资的变化率换成了通货膨胀率以方便计算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关系透过这个曲线,入门广泛的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制造通货膨胀来提高就业率。

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政府如果平凡使用通货膨胀的方式来拯救失业率,最后导致的结果将会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同时升高,即滞胀。

严重的时候会让整个国家变得民不聊生。

所以具体来说,滞胀就是因为肆无忌惮的调整经济政策,导致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保持在高水平。

滞涨的产生在一文读懂货币政策来龙去脉中,我用通俗的话解释了一下,当央行采取“货币政策”时可能产生的非正面后果,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货币没有流向该流入的地方,比如融资难融资贵的民营小微企业和“三农”部门,反而流向了不缺钱的地方,造成了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

2.由于货币政策刺激所带来的预期变化,以及“缺水”所带来的一些部门的成本攀升,最终可能导致物价上升,造成通货膨胀加剧。

3.货币只在金融部门内空转,没有流入实体部门,造成了货币政策失灵。

最可怕的不光如此,因为资金一直流向了不该流向的地方,可能会导致我在 为什么会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要怎么办?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产能过剩现象,而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必定会导致失业现象的加剧。

通货膨胀率上升加上失业率攀升,被称为“滞胀”困境。

财政政策与土地财政那么要怎么突围“滞胀”困境呢?“滞胀”的根本原因在于分配问题——如何让水流到该流的池子里最常使用的办法,便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降费以及扩大投资。

民营小微企业得不到贷款,“开支”走不通,那我就从“节流”这条路走,为它们减税降费。

很多人失业在家,找不到工作,那我就扩大投资,搞基建——让失业的人进入新的岗位;实施扩招——让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人想办法继续读书,最近如火如荼进行的5G等新基建项目,还有研究生扩招政策,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此。

除此之外,政府还积极投资创新产业园、鼓励创业、组织下岗再培训……总之,为了降低失业率政府部门一般会想尽办法将水引导至该去的地方。

但是,问题又来了,政府部门的“水”从哪里来呢?一般情况下,政府部门的收入来源,一靠税收,二靠土地资源。

但因为二十多年前的分税制改革,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只能从收上来的税收中获得较少的比例,大部门的税收则都上交给了国家财政,所以除了一线大城市,许多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只得依靠土地资源,也就是出让土地使用权,这在财政学中,被称为【土地财政】。

“卖地”又分为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住宅区,一种是商业区。

前者地价虽高,但无法带来二次收入,后者不但可以收获出让土地的收入,还可以招商引资,多招揽点企业,顺便拉动拉动消费。

所以后者往往是政府部门比较偏爱的选择。

具体来看,房价短期通常是由其供给和需求情况所决定的。

而每个地方的住房供给和需求又有所不同。

一线城市往往无需靠土地财政,且即使靠土地财政,一来核心地段的老旧小区地价贵、拆得起别人也买不起,二来非核心地段能卖的也卖的差不多了,所以一线城市的住房基本上供给量不会有大幅提高了,但是又由于其经济发展好,需求量又非常大,进而导致房价不断上升。

三线城市则与之相反,供给不少,需求却不多。

基于此,最近大家都将目光放在了二线城市上,但因为二线城市各个地方的供给和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房价涨势也不尽相同。

(二线城市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当地房价的走势情况)如何解决房价和滞胀虽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各有各的弊端,不过国家还是在积极想办法应对的,对于房价问题,一是严厉打击炒房行为,比如限制企事业单位购买商品住房;二是严格控制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三是增加土地供应,我在未来户籍制度、房价走势将如何变化?这份意见你必须要了解这篇文章中曾分析过,未来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可能将会有所增加。

《意见》还指出,将完善土地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

未来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会增加,房价过快上涨将得到抑制。

同时三四线城市土地相应减少,避免土地资源浪费,避免其成为“鬼城”。

对于地方政府没“水”这个问题,一是鼓励银行和保险公司支持政府的基建项目,根据银保监会数据,今年2月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了基建和制造业,基建和制造业贷款占比分别为34.6%和30.2%。

二是鼓励政府多发专项债,通过专项债借的钱,政府可以投资于一些产生收益的基建项目上,比如收费公路、基站……据财政部消息,今年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券规模将超去年。

具体来看,此前政府已提前下达两批新增专项债额度1.29万亿元,目前第三批额度已经在路上了,市场普遍预计在万亿元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476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5
下一篇 2022-10-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