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作者介绍,谭嗣同(1865一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
父亲谭继洵曾做过湖北巡抚。
他年幼时即跟随父亲在外,几乎踏遍了西北东南各省。
1894年中日战争后,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于是发奋钻研和提倡新学,进行改良社会的活动。
他曾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倡办"南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1898年在康,梁领导的百日维新中,他被光绪帝任命为四品卿銜军机章京,参予新政。
变法失败,他被捕入狱,慷慨就义。
说明:这是1898年作者被捕后,题在狱中墙壁上的一首诗。
诗中借两个历史人物的遭遇,表达了对变法维新的坚定信念,对顽固势力的憎恨和蔑视,以及愿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当政变发生时,朋友们曾劝他出奔避难,他断然拒绝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这段话和他写的这首诗互相辉映,充分表现了他的以身许国,慷慨赴难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解释:望门投止一一看到有人家就去投宿,形容人在逃亡途中的惶急形状。
张俭一一东汉末年高平人,曾做过东部督邮。
因为d劾宦官候览,被候览反诬为结党营私,被迫逃亡。
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性,都冒着危险接纳他。
这句是设想出亡的康,梁等人必然会受到人们的救护。
杜根一一东汉安帝时郎中,成上书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装进口袋,在殿上摔死。
幸而执法人手下留情,载出后苏醒过来。
太后派人探视,他装死三天,目中生蛆。
后隐身酒肆。
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
这里作者以忍死的杜根自比。
去一一出奔,指康梁等。
留一一指作者自己。
政变发生,作者就做了牺牲的准备,并在劝梁启超出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指光绪帝)"。
肝胆两昆仑一一比喻去者留者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的巍峨高大。
不请自来,请谅解先说结论:大丈夫亦当如此!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论才华:剑胆琴心,善文任侠;不愧为廖天一阁主;对爱情:李闰一妻,忠贞到底,他的妻子为她殉情;对旧派:嫉恶如仇,清高正直;拒绝东渡日本逃生;对死亡:立如山岳、傲视死神,大义凛然,热血儿郎;“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
有之,请自嗣同始!”历史上太多太多用别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官帽的政客了。
。
。
。
谭公是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唤醒民众的真正革命者。
他是所有理想主义者的偶像!观其生平言行,已经对得起那个时代的社会了。
至于有人说他的书鼓吹西方,那要考虑时代局限,那时候西方无论是思想上、文化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比中国强。
而谭嗣同不是膝盖软,而是恨其不争,是希望中国能像当时西方一样强盛。
他也没有卷着铺盖跑到国外宣誓一个新祖国,再回头踩几脚曾经的祖国,比某些跑出国外就吹西方的那批人强多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