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纷纷投降。
第二年春,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万分,随即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
激动的心情跃然纸上。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激动喜悦的心情。
"喜欲狂"三个字就是集中的体现。
喜从何来?喜从家乡来。
暂时平息战乱,可以过上安宁平静的生活。
这怎么能不高兴呢?!怎么能不喜上眉梢能?!毕竟能平息战乱,享受这难得的和平宁静的日子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怎么喜的呢?喜极而泣。
初闻涕泪满衣裳,高兴的很,激动的紧。
喜而对视,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一扫愁云。
喜而备行囊。
漫卷诗书,收拾行装。
喜而思饮酒,想唱歌。
欢乐地携妻把乡还。
喜而急走。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恨不得马上飞到家乡。
迫切心情可想而知。
所以,闻而喜,喜而泣,喜而看,喜而卷,喜而饮,喜而歌,喜而走,喜而奔。
一喜到底,喜貫始终。
把喜欲狂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也是一首“诗史”,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天下得到了安宁。
杜甫听到这一重大的消息,不禁“漫卷诗书喜欲狂"。
2、”喜欲狂“的文字意思就是高兴得好像发狂一样。
结合杜甫的经历,就是他听到了安史叛军的根据地蓟北一带被收复了,日日期盼的国家稳定、战乱平息终于来到,所以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巴峡而下,直奔洛阳。
这首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将他对国家统一和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得尽致淋漓。
全诗一个”喜“字就是整首诗情感迸发的源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