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著名宋代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开山鼻祖。
《永遇乐落日熔金》和《声声慢》都是她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流传甚广。
其中,《声声慢》最为人熟知,原词作如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的整体基调忧郁而哀怨,即便是千年以后,读者依然不难透过诗词本身体味作者的怅惘与锥心的疼痛。
可见,李清照作下此词的时候,内心的悲哀已经到达了及至,以至于读者能够通过这样一首诗和词人达到一种共鸣。
抑或悲伤,抑或怜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篇两两相叠,诉诸的是遭际悲苦,到底意难平。
在这天气还暖,寒意未尽的节气里,最难保养身体。
独酌三两杯淡酒,却挨不过这傍晚猛烈的寒风。
雁群从天空略过,我仿佛遇见了故人般,不免伤感。
飘零的菊花堆了一地是如此憔悴,还有什么能让我摘取的呢?我独守窗前,想着如何才能熬到夜黑。
黄昏中,梧桐叶落,细语打在上面,点点滴滴,未曾停歇,一个“愁”字已经无法形容我此时此刻的心境了。
当李清照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晚年妇人。
然而,她所面临的生活不是现世安稳,安享晚年。
而是无夫无儿,流离失所的凄凉。
李清照的前半生何其精彩。
她出身书香门第,在艺术和诗词的陶冶下成长为一代才女。
青春时代,她幸运地邂逅了自己一生的挚爱,和丈夫赵明诚二人过着举案齐眉,琴瑟和谐的婚姻生活。
两个惺惺相惜的爱人在“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生活情趣中愈发珍惜彼此的缘分。
他们的爱情迎来了热烈的巅峰,与此同时,宋王朝的统治也走向了穷途末路的悲歌。
在风雨飘摇的国度里,他们的爱情饱受摧残,却终难破镜重圆。
她无法接受自己曾经热爱的盖世英雄变成一个卖国求荣的贼子。
于是,她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般豪情万丈的句子以示决绝。
从此,她孤身一人南下,带着她和夫君曾经呕心沥血搜集的字画古董颠沛流离。
这一辗转,便是从故乡到他乡,从青葱到了白头。
这首《声声慢》正是她晚年的孤独与悲情的写照。
李清照将后半生的悲情愁绪全部融入了这样一首词,融入了一场黄昏的一场情绪。
因此,此词看似无物可赏,却能完全以情动人。
而李清照另一首同样出彩的作品——《永遇乐落日熔金》却不如《声声慢》那样出名。
但是,不少人认为这首词已经超越了《声声慢》,堪称李清照最好的词作。
我们不妨一起赏析一下如下原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落日如融化之金属,傍晚暮色四合,如白壁齐拢,雾霭将杨柳染得浓绿,笛声将《梅花落》的曲调吹响,谁知有春意几许?元宵佳节,天气尚暖,可怎知会否再有风雨?诗酒朋友们乘着马车,骑着骏马,前来邀约,我都一一婉拒了。
遥想当年,汴梁尚且繁华,每逢正月十五,我们闺阁女子便要戴上饰有翠羽的帽子,插上金丝雪柳,满头珠翠,打扮齐整。
而如今的我却如此憔悴,发髻凌乱,鬓角斑白,不愿夜间外出,倒宁愿躲在帘下,听人欢歌笑语。
这首词的凄怆哀婉的基调与《声声慢》颇为相似,但又不同于《声声慢》的作品风格。
作者在这首词中通过对比南渡前后的元宵之景,抒发了自身的离乱愁苦。
上片主要写景,表达触景生情的苦闷;下片作今昔对比,从个人情绪上升到国家的高度,表达了国破家亡之苦。
经历过靖康之耻的大宋王朝危在旦夕,这辗转流离的逃亡生涯丰富了作者的人生阅历,也让作者赋予其作品更为深厚的情感。
因此,这一时期,作者的笔调偏向朴实清新,有一种反复归真的深厚之美。
综合这两首词作,作者用笔字字用心,极善于打磨文字,在用笔功力上不相上下。
正如李调元对她的评价:“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班。
”在风格上,两首诗各有千秋,《声声慢》兼具声韵和意蕴之美,情感表达直击人心;而《永遇乐落日熔金》的表述则更为含蓄深厚,发人追思。
两种处理方法各有其妙处。
因此,我认为两首诗都是李清照词作之佳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各有其长,不能一概而论。
END.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
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我赞同《永遇乐》超《声声慢》,但不是在遣词造句上超越,而是在格局上超越,但我不认同这是李清照最好作品,我认为李易安最好的作品是《题八咏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