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汉字的偏旁部首,自古以来有多种解释的方法,本文谨以1978年修订,并于198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当主论述。
(由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偏傍,指:在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合部分,如:"偏、傍"中的"亻","因、团、固"中的"囗","拎、伶、零“中的"令",等等,均是偏旁。
部首,指的是在字典、词典中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如:水、火、石、口等等。
汉字的结构,其字形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此处略去甲骨文、金文等)。
从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讲起,其中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形声字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从中,我们知道汉字大多是采用“左形右声"的结构。
如:江、湖、河等。
但是其他的形式的形声字,如:左声右形:"攻、胡、欺"等。
上形下声的:,如:"室、箕、篓"等。
上声下形的,如:"照、点、烈、烹"等。
内形外声的,如:"问、瓣、闵、闱"等。
内声外形的,如:"固、阀、阁"等。
综上所述,分析汉字的偏旁部首,为的是掌握其形体结构,掌握了形体结构,才能通过字形弄明白其本意。
(当然,有些汉字今天所熟知的并不是最早的本意,尤其是古文,需要多方面的了解才行)。
一般来说,汉字的部首是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这个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来的,在其书中概括了五百四十个偏旁作为部首,凡同一偏旁的都是归类于其下。
比如:氵,江、河、湖、海等。
又如:月,肚、肺、肠、腑等。
再如:志、念、悲、忘等。
但是,自汉字简化以后,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又是经历了多次演变,部首的分合也有许多变化,这就需要在学习简化字的基础上,适当的学习一些繁体字,掌握其基本的知识,加深对其理解,才能更好的区分和使用汉字的偏旁与部首。
说点儿别的。
"文革"中,曾经有身居高官者,读讲话稿把"邪"字急成了"牙",把"墨西哥"念成了"黑西哥",也是成了一时之笑柄!
这情况少之又少,一是看字意,与哪边意思相近,一般那边就是偏旁;查字典,死记,这最管用的办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