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占鹊巢的意思

鸠占鹊巢的意思,第1张

鸠占鹊巢的意思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谢邀。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1644年崇祯上吊自尽,历经16个皇帝

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葬于南京孝陵、第二任皇帝建文帝失踪、明景帝因为得位的特殊原因葬在西山。

其余的十三个皇帝都葬在了北京昌平也就是今天的十三陵。

明十三陵始建于永乐帝正式迁都北京后,即开始选的陵址。

从永乐7年修建长陵后,到清初顺治初年完成思陵止,历经200多年,以北京昌平长寿山为主峰,左右环列,是个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皇家陵寝建筑群,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宫殿。

先上一张全家福~想讲清楚庆陵的故事,就得先说说陵墓的主人。

庆陵葬的是明光宗朱常洛,是明代第14位皇帝。

历史上悲催的皇帝很多,但是像朱常洛这样的可能是少之又少了。

20年的太子生涯只换来30天的皇帝体验。

准确地讲总共29天。

但他却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

朱常洛~他爹是明神宗,就是万历皇帝。

后宫佳丽无数,但是老天就是捉弄他,一直没有人给他生出个儿子来,这让皇宫上下群臣百姓都很惊慌,明神宗自己也很郁闷,但当时的不孕不育技术极度不发达,也没什么神医敢给皇帝开一个“必生儿子”的方子,就这样过了很多年。

一直到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明神宗去参拜自己母后的时候突然看上了母后后宫里的一个宫女,在一番威逼利诱和霸王硬上弓后,明神宗就冷静了下来,他对这个宫女失去了兴趣。

不过,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姓王的宫女怀孕了!在经历多次风险后,宫女把孩子生了下来,而且还是个男孩!这本应该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但明神宗一脸的懵逼,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

然而,急着抱孙子的太后才不管明神宗的郁闷,况且给皇帝生儿子的是自己身边的宫女,信得过,因此一声令下就承认了这个孩子的地位,并且还把宫女封为妃子。

这就是朱常洛他妈王恭妃。

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朱常洛。

不知道为什么明神宗对这对母子异常讨厌,加上明神宗当时最宠爱的是郑贵妃,而且就在朱常洛出生不久,郑贵妃也生了两个儿子,这让明神宗对朱常洛更是冷落有加,对这位大儿子的教育、生活方面的事情更是从来都不闻不问,以至于到了成年的时候,朱常洛还是文盲一个,斗大的字都不认识。

看过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知道,明神宗和臣子博弈的主要一件事就是立太子的争论。

文武百官们秉持老祖宗的训诫,认为太子一定要长子来做;明神宗却想立郑贵妃的大儿子来做太子,因为中国古代历来"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为此,百官与皇帝争执不已,最后开启了长达10多年的“争国本事件”。

在这十几年里,明神宗不上朝,躲开文武百官,而文武百官想尽办法骚扰明神宗,双方斗智斗勇10几年,最终在太后的干预下,明神宗只好同意立当时虚岁20岁的朱常洛为太子,而这却成为朱常洛的悲剧初始。

来,让我们认识一下他爹一一渣渣神宗万历帝朱翊钧~继续讲,因为朱常洛并不是万历皇帝心仪的太子人选,所以他的位置一直岌岌可危。

万历对朱常洛实在是喜欢不上来,对他心中充满了鄙视,无论朱常洛做什么,做事做的如何尽心尽力,就是得不到他爹的肯定,时不时还要被痛骂一顿。

而没有成为太子母亲的郑贵妃对朱常洛更是恨到骨髓,不仅时常在明神宗面前煽风点火,更经常派人骚扰朱常洛,最过分的一次,郑贵妃派人直接潜入朱常洛的寝宫,用木棍袭击朱常洛的头部,意图让朱常洛死于非命好让自己的儿子上位,这就是著名的明宫三大案之一的梃击案。

好在朱常洛命大,居然在这种“父亲不爱、后母虐待”的生存环境里,煎熬了20多年,可能都快熬不住的时候,明神宗终于驾崩了,40多岁的朱常洛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上一张郑贵妃的照片,这也是个传奇人物:明朝有过两个皇贵妃,宪宗朱见深的万贵妃和万历的郑贵妃,都是深受皇帝恩宠的女人,且和皇上相爱不渝。

也许是因为平时受气太多,突然一下子可以放飞自我了,朱常洛在举行登基大典后仅10天,就一病不起。

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

可能是为了讨好也可能是某种阴谋,朱常洛刚一当上皇帝,郑贵妃就给他进献了美女八人,朱常洛生病与美色是否存在联系,令人怀疑。

皇帝病倒后赶紧召见太医诊视,他服下太医崔父升开的一剂药后腹泻不止。

随后,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丹,服后病情稍缓,于是下午又服下一丸。

结果一觉未醒,第二天就一命呜呼。

这个悲情的皇帝太苦命了,谁也没想到他能短命如此。

陵止还没选好就挂了。

埋哪儿呢?大家一筹莫展。

突然想起有个建好空置100多年的空位置。

就是明代宗景泰帝生前建造的陵,因为他哥英宗发动了“夺门之变”而没有让他入祖坟,而是按亲王的规格葬在了西山。

这个空穴位救了驾,只稍微修饰了一下,就将朱常洛安葬了进去,这就是庆陵。

不想用"鸠占鹊巢”这个词来形容他。

因为他太悲情了。

庆陵分为两个院落,前面的院落为享殿建筑群,后面的院落为明楼与宝城。

两个院落之间有神道和桥相连接。

没错,院落间有桥连接。

因为两个院落间有一条专门排水的小河。

这就是陵园中间的小桥~庆陵的祾恩殿院落,大门已经没了,大殿也只剩下残墙了。

存在与消逝的,创造与毁灭的,物换星移中,所有的物质都会在时间里变化、轮转,而呈现在你我的面前。

这,就是历史的痕迹吧……

鸠占鹊巢一词来源于《诗经》:“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说的是红脚隼经常强占喜鹊的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从这一点出发,用“鸠占鹊巢”来形容庆陵并不恰当,因为庆陵并不是被强占的,它成为明光宗朱常洛的陵寝实属无奈。

庆陵跟好几位明朝皇帝都有关系,第一位就是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本来是没有机会登上皇位,奈何明英宗作死,给了朱祁钰这个机会。

明英宗的作死就是在瓦剌入侵的时候率军亲征,结果一顿 *** 作蠢如猪,酿成了土木之变,不仅自己被俘,还搭上了几十万明军和一群文臣武将,明朝文武中枢为之一空,京师守军空虚,完全暴露在瓦剌面前。

危难之际,于谦否决了朝臣的迁都之议,请求太后让皇帝唯一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随后为了避免瓦剌皇帝要挟,动摇人心,于谦等人又劝太后立朱祁钰为帝,太后以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的条件同意了,朱祁钰于是成为明朝第七位皇帝。

朱祁钰心里是不大想上位的,人家当皇帝都是欢欢喜喜的,凭什么我一上台就面临亡国之危,北京城一破,大明半壁江山没了,我的性命也难保。

但明英宗只有朱祁钰一个弟弟,赶鸭子上架也得他上,朱祁钰硬着头皮上了,在于谦等人的辅佐下稳住朝局,积极筹备抵御瓦剌入侵,最终守住了北京城。

击退了瓦剌,朱祁钰终于有机会享受皇帝的极权了,可不久他又担心哥哥回来跟他抢,所以他内心的想法是不让明英宗回来,但底下的大臣不这么想,尤其是杨善,他趁着探查的机会把明英宗接回来了,大出朱祁钰意外。

刚刚体验极权的朱祁钰自然不会放手,放手他可能也会死得很惨,与其让自己惨,不如让哥哥惨,所以他把明英宗软禁在南宫,附近树砍光、大门上锁灌铅、锦衣卫严密看管,吃穿不足供,明英宗甚至要老婆做女红补贴家用。

千防万防,朱祁钰还是没有防住哥哥。

他千辛万苦废掉了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独子为太子,可没几年独子死了,受此打击的朱祁钰很快就生了大病,这给了那些有异心的人机会。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得了一场大病,已经不能上朝,武清侯石亨等人趁机发动夺门之变,将朱祁钰软禁在西内,迎立明英宗为帝。

说了这么多,朱祁钰跟庆陵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国君主一向有生前修皇陵的传统,继位后不久就开始选址修建,因为没定名号,所以都叫寿陵,庆陵的前身就是朱祁钰的寿陵,那是他给自己选的风水宝地。

可明英宗登位后一番清洗,又废朱祁钰为郕王,不承认他的帝位。

不久,朱祁钰病死,既然都不是皇帝了,自然不能葬在皇陵,明英宗将朱祁钰按照亲王的规格葬在了北京西山。

明英宗又看不上朱祁钰在天寿山修建的寿陵,所以这个还未完工的工程就废弃了,废弃还不算,明英宗还派人毁了这个寿陵。

在朱祁钰去世前,其皇后杭氏已于景泰七年(1456年)去世,就被葬进了寿陵。

明英宗复位后,派襄王朱瞻墡去天寿山祭拜长陵、献陵和景陵(明成祖、明仁宗和明宣宗的陵寝)。

这家伙回来后报告说杭氏的陵墓明楼高耸,与长陵、献陵一样,比景陵更高,是逾越礼制,应该“夷其坟垣,毁其楼寝,则礼法昭明,天下幸甚”。

明英宗求之不得,早觉得这个弟妹不是皇后(被明英宗废除皇后称号),没资格住皇陵,立刻下令毁掉寿陵,于是曾经的皇陵就成了一片洼地,人称“景帝洼”。

万万没想到,一百多年后,这个洼地竟然派上用场了,原因就是明光宗朱常洛死得太急了。

朱常洛当了几十年的皇长子,一直没被立为太子,因为他的父亲万历皇帝不喜欢他,战战兢兢几十年,一朝继位,朱常洛放纵了,结果一月驾崩,人称“一月天子”。

朱常洛崩得太快了,他老爹万历帝都还没下葬呢,新上位的天启帝需要同时料理爷爷和父亲的丧事,尤其是父亲根本来不及给自己选皇陵,所以救急用了朱祁钰的选址。

一百多年过去,“景帝洼”上重新建起皇陵,即庆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676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