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宿,宋朝,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人最年快进士18岁。
问题:为什么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哪个进士最年轻?前言五代的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记载到:進士科始於隋大業中,盛於貞觀、永徽之際;縉神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
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壹品白衫”;其艱難謂之“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进士和明经对比,五十岁中进士第还被认为年轻,而三十岁明经中第已经被认为年纪大了。
读书人有老死于文场也无法中第者, 因此赵嘏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一、宰相的遗憾在唐朝,即使是位及人臣的宰相,如果出身不是进士,也会被认为是一种缺憾。
《旧唐书》中记载,唐文宗时期的宰相郑覃不是进士出身,开成初年(836),他屡次上书要求取消进士的考试。
覃虽精经义,不能为文。
嫉进士浮华。
开成初,奏礼部贡院宜罢进士科。
初,紫宸对,上语及选士,覃曰:"南北朝多用文华,所以不治。
士以才堪即用,何必文辞?"帝曰:"进士及第人已曾为州县官者,方镇奏署即可之,余即否。
"覃曰:"此科率多轻薄,不必尽用。
"帝曰:"轻薄敦厚,色色有之,未必独在进士。
此科置已二百年,亦不可遽改。
《旧唐书》 卷一百七十三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为什么这个宰相要废掉进士科呢?郑覃认为,进士科考的内容,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什么平平仄仄、对仗粘连,都是花架子,浮华而不实际。
并举例说,南北朝人诗文崇尚文华,所以朝代都不长远。
唐朝的格律诗,就是从南朝开始发源的。
南朝齐梁以后诗人的格律诗数量的比重甚至多于唐朝人。
陈子昂、李白当时复古,也是反对南朝与初唐的这种诗风。
不过皇帝说,进士科是先朝的制度,已经200多年了,怎么能够轻易废掉呢?二、进士与明经科举制度据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 ,到清朝光绪31年(1905年)最后一次,经历了1300年。
唐朝的明经以背诵为主,进士科要考诗赋,诗是格律诗、赋是律赋,这种创作规矩较多,常常限韵、限题 。
在《新唐书·选举志上》中,介绍了科举进士科加入诗赋的由来:永隆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
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永隆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永隆2年即公元681年。
考功员外郎刘思立说,如今的明经和进士大多是抄写背诵古人经书,挑选不出真正的人才。
于是加入了“通文律”的要求。
赵翼《陔余丛考》中说,这就是进士科开始考诗赋的开端:永隆二年,以刘思立言进士惟诵旧策,皆无实材,乃诏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此进士试诗赋之始。
《陔余丛考》北宋王溥认为,进士科考诗赋是从唐玄宗时期开始的:天宝十三载(754年)十月一日。
试四科举人。
其辞藻宏丽。
问策外更试诗赋各一道。
(制举试诗赋。
从此始。
)《新编唐会要》三、进士科的诗赋之难进士科之所以难,是因为诗赋的创作要求比较高。
这有点像诗词大会,明经,只需要能够背诵抄写解析古人经典就可以了。
但是进士科,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一首五言六韵(也有四韵八韵等形式,以六韵较多)的格律诗来,做出的赋也同样是骈文中比较难的律赋,大多要限韵限题。
例如天宝四年乙酉(745),殷寅《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是一首五言八韵16句的排律,:应历生周日,修词表汉年,复兹秦岭上,更似霍山前。
昔赞神功起,今符圣祚延,已题金简字,仍访玉堂仙。
睿祖光元始,曾孙体又玄,言因六梦接,庆叶九灵传。
北阙心超矣,南山寿固然,无由同拜庆,窃忭贺陶甄。
”唐玄宗开元1年(714年)进士科,规定以 "风日云野,军国清肃"八字为韵,赋试题目叫《旗赋》:遐国华之容卫,谅兹旗之多工;文成日朋,影灭霜空。
乍逶迤而挂雾,忽摇曳以张风;排回惊鸟,飞失断鸿。
至若混羽旗以横野,则睹之者目骇。
杂金鼓而特设,则见之者气雄。
...........◆风【东韵】尔其誓将临边,兴师授律;拥豹骑而长往,指龙山而冲出。
月阵联云,星旄斗日;回五翎以革面,挫三庭而屈膝。
匪旗之佐彼军容,则何以沙场清谧?...........◆日【入声质韵】明明我君,四海无尘。
立徽号,建鸿勋;为旗削蚩尢之迹,画蛟龙之文。
信侔功於巢燧,谅比德於姜云。
...........◆云【文韵】奄有天下,体国经野。
览兹旗之财成,故可得而言者。
俨孤峙以标众,列广形而助寡。
随时卷舒,任用行舍。
不务功以伐谋,良有足而称也。
...........◆野【上声马】.....后略.....题要写”旗“,韵要按照”风日云野,军国清肃“八个韵部来押韵。
无论是律赋、还是律诗,押韵都必须依照唐朝官方的韵书来押韵。
熟悉作律诗的人知道,东、冬不同韵部。
单单是押韵就够难的。
押韵与平仄不对,称之为落韵,进士科有不少人就在押韵上栽了跟头。
四、最年轻的进士诗赋的创作因为规矩多,所以极难,而且出佳作更难,渐渐沦落成了浮华的形式,所以欧阳修在宋朝改律赋为古文(散文),录取了苏轼等人。
王安石执政后,又取消律诗的考试。
不过在漫长的历史中,科举依然是古代社会相对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
那么唐朝人中,最年轻的进士是多大中第的呢?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大诗人白居易金榜题名,唐末五代时王定保撰《唐摭言》记载,白居易甚为得意:白乐天一举及第,诗曰:“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乐天时年二十七。
那一届进士中,白居易27岁,却是最年轻的进士了。
不过,和白居易一起在洛阳养老的好友之中,有一个牛人,在21岁那年就中第了。
这个人是大诗人刘禹锡(772-842),他在贞元九年(793年)及第。
但是刘禹锡还不是这一届中最年轻的进士。
刘禹锡的好友20岁就和他同榜题名了,这个人也大名鼎鼎:柳宗元。
更年轻的进士,是贞元九年的宰相陆贽(754年-805年), 据《新唐书 ·卷一百五十七 列传第八十二》记载: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
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
结束语进士科难在束手束脚的创作要求,今天学习格律诗的朋友都知道,现代人做一首格律诗并不容易。
对于唐人来说,格律诗的创作是基本功,主要的原因就是进士科考试中这是必考科目。
这种考试,还是能够看出考生的阅读量、创作能力、价值观等等素质。
也能够打破阶级的壁垒,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一条向上的通路。
这也是当时最好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了。
郑覃学问很大,做过皇帝的翰林侍讲学士。
但他不是进士出身,似乎也不是明经出身,而是“门荫”出身,他的父亲是唐德宗朝的宰相郑珣瑜。
@老街味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