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kened

weakened,第1张

weakened 今年已确定是“双峰拉尼娜年”,冬天该有多冷?

10月14日,NOAA的南方涛动(ENSO)页面上悄悄地将拉尼娜发展的预测从9月9日的70~80%更新为了87%,此后联合国气象组织以及各国气象局,纷纷预测今冬将面临双峰拉尼娜年。

而在10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关于2021年冬季保民生部分内容是“据预测,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甚至可能出现极端天气。

会议决定,一要确保冬季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供暖,全力保障供暖用煤生产和运输......”!国家气候中心则在10月22日预测“10月将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今冬到底有多冷,会进入小冰期吗?去年冬天霸王级寒流让大家有些措手不及,所以有很多朋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年冬天之后到底会不会面临小冰期,我们下文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历史上的小冰期大约从1550年开始到1770年为止,跨度大约为220年,彻底结束大约是在19世纪初,但在中世纪温暖期后持续了几个特别寒冷的时期,期间北极冰盖扩大,冬季雪线南移,比如我国广州冬季时都曾发生大雪,但在现代,广州最冷也就下个雪子。

小冰期发生后冬季变长春秋季变短,夏季植物生长窗口期缩短,农作物歉收,造成了全球性饥荒与瘟疫!但对于小冰期发生的原因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不过到现在为止有几个说法供参考:1、火山喷发论在小冰期间确实有几次比较大的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灰进入大气环流,阻挡了阳光到达地面,造成遮蔽效应,从而导致整体气温下降,这一点也从历史记载中获得验证。

比如1815年4月5日~12日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释放了超过1000亿立方米的物质,造成了全球气候混乱,无夏之年就是喷发后的第二年发生的,当时的天气之混乱,炎炎夏日的数天内可能就会出现暴风雪,北半球农作物歉收,出现了严重饥荒。

2、太阳活动在小冰期特别冷的几个周期内,科学家发现太阳活动偏少,比如在1645年~1715年间太阳黑子数量几乎没有,太阳活动频率降低导致热辐射减少。

不过从现代太阳辐射比看,有黑子活动与无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中,太阳辐射变化太小了,属于千分之一级别,很难相信会引发小冰期。

3、地球轨道变化地球轨道的离心率、转轴倾角和轨道的进动的变化,比如地球轨道的偏心的远日点,与地轴转动倾角的最大点,还有轨道进动变化重合时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变化。

据塞尔维亚的地球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米卢廷·米兰科维奇计算,最大情况下可能降低地球获取太阳辐射约23%,这个比例有点夸张,确实有潜力导致小冰期发生。

拉尼娜和小冰期没关系?其实综上所述,拉尼娜和小冰期似乎没啥关系,这个天气系统在工业革命以前也存在,但发生频率要比现在低得多,它的产生主要是太平洋上空的沃克环流主导的。

如果沃克环流过强,则会导致东太平洋表层温暖海水吹向西太,导致西太海水过于温暖,从而导致北半球天气系统大变,主要会增强台风,延迟秋季高温以及大概率导致北半球冷冬。

尽管冷冬似乎和小冰期有些相似,但却完全不同,因为拉尼娜现象也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导致,它的产生源于西太温暖的海水,这会导致过强的副热带高压与极地涡旋之间产生相当大的交互,从而导致大幅度降温变化的发生。

也就是说可能会造成温差极大的天气变化,就像大家对去年冬季的记忆是冷、冷、冷!但去年冬季却是一个暖冬,各位这点一定是没有想到,这就是拉尼娜给予各位的精分记忆,极端天气增加了。

在过去数十年里发生的拉尼娜年份中,冷冬占2/3,暖冬占了1/3,所以今年到底是冷还是暖还真有点不好区分,根据趋势预测很可能是继续是暖冬,但会跑出一个极寒的天气怎么样才会进入小冰期?2020年6月26日,《科学进展》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标题是“Climate impacts of a weakened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in a warming climate”(变暖气候下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减弱对气候的影响),抛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AMOC正在减弱。

AMOC(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是对北半球影响极大的洋流系统,它将太平洋温暖海水输送到北极,然后再从北极带回冰冷的海水到赤道,强劲的环流保证了北极的气温要比南极高得多。

图源见水印但科学家发现这个环流强度已经减弱了15%,到2100年可能会降低50%,而造成这个原因的正是全球变暖,它导致了北极冰盖融化,大量淡水进入了海洋,导致海水密度下降,使得到达北极的海水无法下沉进入下层回到赤道,而随着北极海冰融化,AMOC的强度还会继续下降。

这会产生什么结果?向北极输送的热量大幅下降,也许接下来某个冬天会导致北极冰盖大幅扩张而进入冰河期,这是全球变暖下进入冰河期的一个讨论,而且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其他的可能性诸如火山喷发,可能只有罕见规模的黄石火山喷发才能将地球一举送入冰川期,当然大家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在地球历史上,冰川期才占主要时间,而间冰期则是难得休养生息的时候。

2020年的时候,不少人说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之下“将出现60年一遇”的极端寒冷冬季,结果呢?2020/2021年又是一个暖冬。

这不,美国气候中心已确定今年是“双拉尼娜年”了,也就是新一轮的拉尼娜现象又出现了。

这次拉尼娜现象暂时是美国单方面宣布的拉尼娜现象出现了,日本,我国等机构还是处于预计会出现拉尼娜现象的状态。

所以,每个国家的判断标准不一样,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是每当我们说的拉尼娜现象的时候,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今冬会有多冷?的确,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与寒冷是存在关系的,但是也并不是一定。

我们才说了2020/2021年又是一个暖冬,同时,也还有严重偏暖的情况。

从历史上的拉尼娜年看,1998年的冬季是严重偏暖的,其余年份多数都偏冷。

所以,大家看到拉尼娜现象就说非常的冷要来了,有没有道理呢?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非是绝对性的因素。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才能够说明。

的确,2021年的气候变化太异常了,这不仅在美洲,欧洲等地,在我国也遇到了。

美洲今年出现了极强的高温,并且长期的干旱气候,其中北美遇到了罕见的历史性高温,近48度。

而欧洲出现了极强的洪水,特别是德国。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沙漠地区“飞雪”等等,都说明了极端性气候的强度十分高。

我国在10月遇到的气候现象也是如此,10月上旬的时候,副热带高压增强,导致我国大范围地区出现极端高温。

秋季直接变成了夏季的气候现象,南方大范围地区都是高达35度的高温。

而到了10月中旬,一波接一波冷空气,甚至还迎来了10月罕见的寒潮气候,结果“一夜入冬”了,什么情况?这是真的气候大变了吗?的确,完全可以说就是气候大变了。

2021年如果说得严重一点,就像是我们说的“气候转折点”了一样。

这不?新一轮的拉尼娜现象又来了,这真的是“雪上加霜”了。

拉尼娜现象出现之后,又会引发大气的快速响应,今年冬季的极端性气候可能会更多。

当然站在我国的角度来讲,首先,拉尼娜现象会引发全球变暖的暂停,那意味着我国也会受到“暂停”的变暖影响,这看上去是一个好事情,但是也是一个“反向”影响。

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之下,冷空气会出现高度频繁的状态,那没有“变暖”的影响,是不是意味着就是“冷上加冷”呢?的确就是这种模式。

所以,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气候变化,直接说今年是“冷上加霜”,又是一个大冷的年份。

甚至还有人说——根据历史上拉尼娜年份的数据,只有1998~1999的拉尼娜年是暖冬,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冬天会是一个冷冬,各位的御寒装备可以准备起来了!这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气候的变化是无法准确地说明,何况冬季都还未开始,今年冬天就是一个冷冬了?所以,完全是瞎说了。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气候的波动是越来越强了,极端性的气候模式变化也越来越强,所以要真正的确定冷冬,还是暖冬的问题,只有在冬季结束的时候才可以确定,这不是“有理由相信,今年冬天会是一个冷冬”这么简单。

我们看到的气候变化模式很强了,你如果说今年有冷冬趋势还行,只是冷冬的可能性较大而已,要完全肯定,必须冬季数据出现才可以。

包括大家去年的时候,说什么“60年一遇的冷冬”出现。

的确,在前两个月的时候,大气响应非常地强,并且也的确出现了罕见的寒潮,但是结果呢?直接“反超”,所以,你说是热,完全没有办法确定,不排除今冬又是这种模式。

以前我们习惯上认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距平不低于0℃或0.5℃即为暖冬。

但是在2008年,我国国家气候中心制定了《暖冬等级》国家标准。

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大家可以去参考看下标准。

所以,冬天该有多冷?其实如今还没有办法判断,但是我们需要注意极端性的寒冷气候可能会出现,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839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