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写作背景,第1张

己亥杂诗写作背景 龚自珍是在什么境遇下创作了315首《己亥杂诗》?

说来实在是惭愧,小君今日照常答题查阅资料,发现龚自珍竟是十八世纪末期和十九世纪初期的人。

才疏学浅的我一直以为龚自珍起码是五六百年之前的人物了,实在是汗颜。

放上一张他的帅照。

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人,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

今日便来谈谈龚自珍。

和大多数名垂千古的人一样,龚自珍的家世不凡,他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世代官宦世家。

他的祖父龚堤身世乾隆年间的进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

(话说军机处可是一个当时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他的父亲龚丽正还特么是个进士......甚至在那个男权社会,龚自珍的母亲段驯都著有诗集和文集传世。

这等家世,突然让我想到了高晓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龚自珍自然是耳濡目染,从小就饱读诗文,十三岁就能作文集了。

不过龚自珍的从政之路其实并不如何顺利,甚至可以说十分坎坷。

在他二十六岁那年,参加乡试,中了举人。

但是,龚自珍的目标是进士,毕竟作为进士专业户的家庭,宗族的传统并不能在他这里断了。

可是在第二年的会试中龚自珍却是落选了。

进士无望。

不过龚自珍是那种灰心的人吗?显然不是,于是他考啊考,终于在其三十七岁那一年,龚自珍经过六次会试终于考中了进士。

(龚自珍长须一口气,尼玛,家族传统幸好没有断)正如张九龄所说的,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身居高位的龚自珍总是不断的收到权贵的打压。

于是乎,刚正不阿的他就选择了辞官南归。

这一天是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龚自珍四十八岁。

在回乡的途中,龚自珍写下了己亥杂诗的前一半,后来北上接还眷属,遂是写下了另外的一半。

《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

正如一位知友所说:在归家的途中,他睹河山,伤百姓,感人世,忧生活,叹平生,于是心有所感,落笔为诗,以抒胸中不平之意。

龚自珍的诗文很奔放,与当时拘泥于模仿的桐城派截然不同,因此他饱受当时腐儒和卫道之士的抨击。

但是到了同治、光绪年间,他的作品就被广为流传。

他的诗文连接古典与现代,他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诗人,更是与欧洲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但丁相比。

他预料到了衰世,更是提出了诸多社会弊病,他的担忧在鸦片战争后都变成了现实,事实证明他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有着超出常人见识与远见。

他跟从今文经学家刘逢禄学习《公羊春秋》,接受了"三世"、"三统"的进化历史观,认识到清王朝已经步入四伏的衰世。

面对西北边疆走私与国家内部被英国不断用鸦片进行经济侵略的倾颓之势,他奋力疾呼,"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萧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他的爱国诗篇充满了昂扬激情与热血澎湃,在《又忏心一首》诗中云:"佛言劫火遇皆消,何物千年怒若潮?"他的诗篇在封建社会犹如一声声绝响,回荡在日落西山,弊病繁重的清王朝,久久激荡,却始终未能激起较大的波澜。

在嘉庆年间,龚自珍就写成了《西域置行省议》建议国家应在新疆地区设置行省以稳固边疆。

虽是主张巩固边疆之作,但是全篇文章龚自珍将国家内部形势进行较全面分析,看似谋一域实则胸怀天下。

龚自珍看到了国家内部的矛盾不断加剧,黄河日益为患,然而官员们并不担忧,百姓们也逐渐染上各种弊习,整个国家呈现衰颓之势。

龚自珍一生都在奋力疾呼,他的呐喊是清王朝哀转不绝的警钟,他最终因力主革新而"动触时忌",以父亲年老为借口,辞官南归。

在归途中,他写出了七言绝句形式的大型组诗《已亥杂诗》。

大多数人熟知组诗第五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龚自珍以落红自比,变现自己愿为国家奋斗终生的社会责任感。

组诗第一百二十九首"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中,龚自珍借陶潜表现自己的爱国精神,他认为陶渊明虽然隐居田园,但他有爱憎之情,豪侠之气,并非超然物外,像《咏荆轲》和《停云》诗表现了陶渊明的豪情壮志和愤慨不平,说明他并没有忘情于社会国家。

龚自珍自己也在归隐的路上,但他的内心也同陶潜一样丝毫没有忘忧国。

他也忧虑着国家危难之时恐像荆轲那样爱国之士已不多,自己这样爱国有报效国家才智之人却遭到当朝排挤,内心的愤慨与苦闷跃然纸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87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