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赤壁赋原文

苏轼赤壁赋原文,第1张

苏轼赤壁赋原文 李白的《蜀道难》和苏轼的《赤壁赋》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谢邀!李白的《蜀道难》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千古杰作。

李白的《蜀道难》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是说入蜀艰难,难于上青天。

苏轼的《赤壁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苏轼与朋友泛舟赤壁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通过主客问题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李白的《蜀道难》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千古杰作,都很喜欢。

我沒资格评论俩位大师!只有崇拜!

艺术上二者各有千秋。

思想上《赤壁赋》略胜一筹。

本人更偏爱《赤壁赋》。

先说李白的《蜀道难》。

该诗沿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的险峻、雄奇、瑰丽及无法逾越的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阔秀丽。

同时含蓄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以免吐蕃、羌人进犯。

该诗句子错落有致,长短结合,律体与散文间杂,汪洋恣肆,豪放洒脱。

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荡气回肠。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喟喻人生道路之艰难坎坷,豪放不羁中难掩政治上的失意。

李白最擅长古体诗,《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唐代古体诗一座高峰乃至压卷之作,把李白天马行空的想象,激越而跌宕起伏的情感中流露出过而立之年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仗剑远游的狂放,不拘一格的用典抒怀,营造神奇瑰丽意境的高超笔法,率直天成的个性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再说《赤壁赋》。

有前后赤壁赋两篇,体裁,属于文赋。

前后赤壁赋写法上,始终围绕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而展开,抒情、写景、说理水乳交融。

通篇以风、月、山、水、鸟。

作者抓住风和月主体景物展开描写与议论。

文章分三个层次来表现作者内心世界:先写月夜泛舟赤壁,与朋友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掉尘世的烦恼;然后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入手,感到人生短促,又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永不止境,表明人类和万物是永恒的存在,流露出旷达豪迈的人生态度。

苏东坡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

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 这种自然,随物赋形的文风在赤壁赋中体现得很充分。

描写,议论,浑然一体。

赤壁写于“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苏轼人生跌入了低谷,艺术创作却走向了高峰时期,他的赤壁序列诗文,尤其前后赤壁赋是射向夜空中的一道亮光,响绝千古的绝唱,代表了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再将二者进行一番比较。

艺术上,李诗与苏赋,风格不同,各自代表诗、文领域最高水平,李诗以浪漫主义手法见长,引用典故传说,用猿鸟衬托,极尽夸张之能事,吟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经典,余光中说李白“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足见李诗气象之胜,傲视千古。

苏赋,“以文为赋”,既有赋体的诗的特质与情韵,又有散文的笔调,行文如风行水上,自然流畅,句子式骈散结合,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语言浅显而文采斐然,营造了虚实相生似真实幻的朦胧意境。

思想内容上,《蜀道难》是首送别诗,描写蜀地雄奇瑰丽的景色,包含对朋友入蜀的牵挂担心兼有告诫朝庭扼守蜀地险塞的忧国情怀,同时还夹杂着对人生道路坎坷艰难如蜀道的感叹,但内容相对单一,不及《赤壁赋》深刻,丰富。

苏轼(本我)与客(自我)的一问一答,饱作者含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儒家的入世情怀,道家的随遇而安,佛教的解脱顿悟都和谐统一到他的思想境界中,变与不变辩证法,动与静的相对论,具有极强的超前意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篇出自“诗仙”之手的神来之笔,一篇出自一代“文宗”的千古绝唱,二者都体现极高的艺术水准,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欢和追棒,如果非要在二者中作出更喜欢的选择,我只能忍痛割爱《蜀道难》,而选择《赤壁赋》,这是因为《赤壁赋》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哲理的深刻性,超越了《蜀道难》,大概是苏轼站在李白的肩膀上,因而看得更远,“长江后浪推前浪”,后胜于今,是亘古不变的历史必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897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