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1] )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2]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
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 、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
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遣将援常州 ,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 ,退守余杭。
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
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3]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
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
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精忠报国——岳飞 【影视剧照】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
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 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资料图】文天祥(1236年-1283年),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请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疏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万里勤王——秦良玉 【影视剧照】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
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
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
为石砫宣抚使马千乘妻。
史书记 秦良玉 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
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阳抗击后金,被明熹宗封为二品夫人、充总兵官,并赐“忠义可嘉”匾额。
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榆关)。
崇祯三年,又奉诏勤王,收复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祯帝优诏褒美并诰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
还先后平定杨应龙、奢崇明等土司叛乱。
后又多次于夔门等地击退张献忠等农民军的进攻。
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晋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
永历皇帝亦加封其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靖川中诸贼。
去世后谥号“忠贞”。
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
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
北京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
收复新疆——左宗棠 【资料图】左宗棠(1812~1885), 晚清军政重臣,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重要首领。
字季高,一字朴存,号上农人。
湖南湘阴人。
1875年(光绪元年),清政府内部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
时西北边塞和东南沿海防务均告危急;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左宗棠力表异议,指出西北“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尤其招致英、俄渗透。
是年5月,奉命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驻肃州指挥多路军讨伐阿古柏,次年1月占和阗(今和田),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以收长治久安之效。
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时,抨击崇厚一任俄国要求,轻率定议约章,丧权失地,主张“先之以议论”,“决之于战阵”。
1880年春,在新疆部署兵事,出肃州抵哈密。
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应诏至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在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
同年夏,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
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击溃福建水师,奉命督办福建军务。
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1885年病故于福州。
著有《楚军营制》(附条规),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虎门销烟——林则徐 【影视剧照】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福建福州人。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嘉庆十六年赐进士。
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在福州等地建有林则徐纪念馆。
海疆英魂——邓世昌 【资料图】邓世昌(1849~1894)中国清末海军爱国将领。
字正卿。
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
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邓世昌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
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1880年李鸿章为建设北洋水师而搜集人才,因邓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而将其调至北洋属下,这一年冬天北洋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完工,丁汝昌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舰,邓世昌随往。
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年底回国。
归途中,邓世昌沿途安排舰队 *** 演练习。
因接舰有功,升副将,任“致远”舰管带。
1888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升至中军中营副将。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d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身旁,用嘴衔住他的胳膊不放,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也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
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表永久敬仰。
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