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工作过六年的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本人女,2012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市硚口区某街道某社区做一名低保专干。
到2018年12月我离职的时候,社区缴纳五险一金,工资每个月到手2500出头的样子,双休,值班可调休。
整体来说收入较低,待遇就是偶尔会发发米和油。
不出大问题的话,可以在那个岗位一直干到退休。
而我当时去社区主要是因为,社区考公相对于在外考公更简单一些。
虽说工资不高,但工作很稳定,每天工作时间早上8:30-12:00,下午14:30-17:30。
工作时间相对于外面必须达到8个小时的企业来说,是非常讨人喜了。
而且离家很近。
从我家步行到社区才8分钟。
但是自2020年之后,社区开始实行网格化,就发现很难有双休了,虽说工资也有所调整,但是工作内容加重。
原先一个人只需要做对应的口子工作,现在上升为全能,如果你是一名低保专干,你还要会4050,劳动保障,医保,房屋,残疾,优抚等等,无形中工作压力增加了好多。
而且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社区已经到了24小时待命的状态,周末也几乎是没有休息。
个人离开社区的原因是因为之前的工作太过单一,一眼能望到退休,而且工资不高,所以离职的。
如果说你有考公的打算,而不是在社区做一个平平无奇的社区干事的话,社区工作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跳板。
如果说你是一个三四岁孩子的妈妈,你也可以到社区去,因为相对于外面的企业,社区的时间会更充裕的带孩子(除了特殊情况:如疫情,如创卫,创文)。
如果说你不在意社区工作的繁杂细碎的话,也可以进去做着试试。
社区工作者是干什么的?社区工作者是指,经过一定选拔程序被各乡镇人社部门统一录用的到社区村委为基本服务区域,为居住在本村或社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与其他公益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
社区工作者一般指的就是协助居委会工作干部,社区工作者属于乡镇政府人事部门聘用的下派社区(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它不属于公务员编制也不属于事业编制,纯临时性质的合同制用工。
待遇为公益性岗位待遇,不适合做到老的工作,适用于年青大学生用来过渡期工作。
社区工作者的聘用选拔简单,不列入国家编制,不是村(居)委会的干部,性质是协助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为本社区或村内人民服务。
社区工作者,就是由乡政人事部门聘用的协助社区或村委会工作的临聘人员。
一是人员来源。
一般都是大中以上大学毕业生,其中优先录用贫困户,低保户,扶贫户的大学毕业生,这样既解决了子女就业,又为家庭增加了收入。
二是从事的工作。
社区工作者从事的工作就是在村或社区居委会上班,协助村居委的四职干部做好为辖区内的居民服务。
没具体的职位,勤杂工性质。
哪里需要去哪里,服从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安排绸动。
三是送聘程序简单。
一般都是不经过考试,只需到乡镇人社办填表,面试一下就行。
招录各额由本乡镇的情况决定名额,报请上级(县或市)主管部门同意便行。
合同由聘用地政府与之签定。
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来源和福利待遇有些什公?一是工资来源。
社区工作者的工资来源由各地方财政统一负责,一般说来是财政支付预算内工资,有企业收入的村居委会,可适当发些补贴工资。
二是福利待遇情况。
工资多数都是当地公益性岗位的工资,即最低工资加五险,无住房公积金。
当然这个各地不同,各地可根据财政收入情况制定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但无论如何都很难达到社平工资,工资低于村居委的四职干部。
我们这里是按最底工资1790元加300元的大学生补助来发放。
社区工作者不适会干到退休,适合大学毕业生用于过渡性的就业和提升锻炼。
一是不适合干到退休。
这主要是岗位的不确定性和待遇不高。
岗位随时可以取消,稳定性不强,加上工资少,不适合年轻人长期干下去。
在农村和一些社区,把这个岗位用于后备干部的培养,有志进入村居两委的人员,是一个好的跳板,给过在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可以接触群众,便于参加选举。
二是适合大学生过渡和锻炼自己。
大学生回来在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时,去做社区工作者,既可以在参加社区工作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工作能力,与群众打交道的处事能力,了解民情乡情和人情事故,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充实提升自已,向理想的岗位进发。
相当于骑驴找马。
社区工作者,主要招聘录用的都是年轻的大学生,目的是既给大学生提供了就业过渡的机会,又帮助村居委会完成了工作,解决了缺人问题,还锻炼了大学生们。
不过,这个岗位工资少,待遇低,一般都是当地最低工资来匹配工资,加上灵活性较大,不适合年轻人干到退休,只合适用于监时过渡性工作。
年轻人应该把眼光看得更高更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