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是哪个国家

伦敦是哪个国家,第1张

伦敦是哪个国家 英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英国(United Kingdom):问斜阳它人口不到全球总数的千分之九,语言却通行全球;它既有从岛国到“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又经历从“斜阳”到“跟班”的落寞;它引领了划时代的政治经济革命,也给世界地缘政治种下难解的祸根。

全国面积24.4万平方公里,人口6563万(2016)英国是欧盟中(正办退群手续)能源蕴藏丰富的国家,主要资源有煤、铁、石油、核能和天然气,森林覆盖率12.6%,沿海渔业资源丰富。

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亿至40亿吨之间,天然气0.86-2.58万亿立方米。

全国人口在四个地区的大致分布为英格兰占84%,苏格兰占8.3%,威尔士占4.8%,北爱尔兰占2.9%。

官方语言为英语且通行全境,威尔士北部有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部分地区有盖尔语使用者。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亦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亦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59万)。

从族裔看,二战前的英国可以被视为是同质性社会,因为14—15世纪英语形成,这对英国民族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政治上看,数百年来英国人以整体面向世界,驰骋全球,世人难分英伦各族。

二战后,从海外殖民地前来的非英裔移民日渐增多,如今占到人口的8%(英国穆斯林协会数据称全英有260万穆斯林,占全国人口4%),主要居住在英格兰的城市中。

一般而言,不列颠人共同以本土文化构成“英国生活方式”的中心,共性之下,四个族群的自我意识犹在,这既反映在四支国际地位相同的足球队和橄榄球队中洋溢的民族自豪感,更在苏格兰、威尔士、北爱权力日增,其民众对英国脱欧持不同态度上充分体现。

此外,“帝国文化”带来印度次大陆、加勒比、中东和非洲移民及后裔,欧洲一体化后中东欧劳动力大量涌入,使得英国族裔及人口呈现多元色彩。

史学家认为两个因素对英国历史影响深远:岛国地理和接纳异族。

不列颠人具有不断吸纳融合入侵者和移民者的天赋和胸襟,直至产生一个混合的民族,然后成就征服的霸业,建立起占世界人口1/4、面积比本土大近140倍的帝国。

联合王国的“联合”之路漫长却清晰。

1277—1288年,英格兰征服威尔士,1536年后者被正式并入英格兰。

苏格兰最初的王国始于9世纪中期,后臣服于诺曼底王朝。

1328年,英格兰承认苏格兰具有独立地位。

1603年,苏格兰国王继承英格兰王位,两国联合。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签约:“条约永续留存,以作为两王国完全合并的永久基础”,国家始称大不列颠王国。

12世纪后期英格兰染指爱尔兰,到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已完全控制,1801年,它合并爱尔兰称作“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所谓大英帝国,大致起始于1763年英法争夺北美的7年战争结束,英国保有海外全部殖民地并成就头号强国地位,1815年滑铁卢一役决定性击败拿破仑,到一战的百多年更是主导全球事务,“日不落帝国”名副其实。

帝国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英国工业革命要比克伦威尔革命意义更深远,它从1760年代至1830年代。

1851年,首届世博会在伦敦水晶宫举行,标志着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占全球工业产值的2/5、钢铁1/2、煤炭1/3、外贸1/5强、商船吨位世界第一,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凭借后发优势和制度保障,英国的海上霸权与殖民拓展顺风顺水,它在与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的海外争霸中屡获胜绩,到维多利亚女王时期(1837—1901),英国进入历史上的又一“黄金时代”。

一战之后,大英帝国国土面积达3367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2.5%,人口的1/4。

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均为战胜国,分别有75万和32.4万人丧生(还有记载为100万和41万),更大的代价是帝国不再,它从一战结束时与美国平起平坐,到二战后沦为“跟班”角色。

1946—1980的35年间,50多个国家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一位知名记者写下题为《帝国斜阳》的纪实之作,字里行间透着英国人为印度、巴勒斯坦、马来亚、伊朗、埃及、南也门、塞浦路斯、加纳、肯尼亚和津巴布韦等国留下至今难以摆脱的负遗产……帝国旧梦,或可从53个成员国的英联邦寻出些许。

英国历史进程是改良而非革命,与文化的重要特征渐变相一致,传统与变革相辅相成,对立的双方通过持续的斗争、妥协和不断地整合革新,最终达成共识。

其现代化呈“原生自发型”特点,是其历史发展而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完成的。

从民族性看,“一个对财富和商业着魔的民族”,具备务实、保守、宽容的禀赋,“小店主国家”顺理成章。

英帝国虽然“只是一个退化的遗物,每年都在进一步变弱”,但英国依然强大,其经济规模(2014)位居世界第五、欧盟第二。

2016年实现GDP2.619万亿美元,预期寿命81.6岁。

英国三次产业占比为1%、21%、78%,生物制药、航空和国防是英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它为世界留下最好的技术或记录:超音速协和客机、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1957年世界第一座核电站、BP海上石油钻探、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通车……服务业是英经济的支柱产业,包括金融保险、创意、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等,大金融占经济产出的13%。

英国人的性格源自土地上的农夫、四面汪洋中的水手、冒险家和士兵,雨雾多变的气候和光荣与辉煌的历史,艰苦的生活和严峻的环境使他们养成勇敢、机智、耐心、目光远大、坚忍不拔、善于自我克制的美德,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一直传承冷静理智的求实精神。

20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国务卿曾做出这样的判断:“英国失去了帝国地位,却还没找到自己的角色。

”2015年卡梅伦二度拜相,美国媒体哀叹曾经辉煌300年的英国放弃强国地位:军队人数降至两个半世纪以来最低,外交部预算削减1/4,BBC关闭5个外语广播......而“在几乎所有全球问题上,英国的声音都是智慧的、积极的和前瞻性的”......“它有才华、有历史、有能力塑造国际秩序。

它的内向转变是所有人的悲剧。

”失去帝国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英国人依然在寻找其角色,像一段经典歌词:“与其追问斜阳为何灿烂却短促,来去可曾留恋,莫若珍惜当下,让余晖相伴孤独……”

作为曾经雄踞半个地球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到现在仍然有着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和“瘦驴不倒架”的威风。

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大英帝国”的瓦解,英国已经又一次步入了没落时期。

如同它的历史发展轨迹一样,英国的国运是一种清晰的波浪型趋势——每一次辉煌之后总会跌入衰落的低谷,但不知道过多久,它又会重新崛起。

(下图是我实拍的英国街景)英国虽然是一个欧洲国家,但它从来就不是欧洲的中心(法国才是),而且它也从不把自己当作欧洲的一部分。

英国对于欧洲的态度是冷淡、疏离而且警惕的,因为它历史上一直奉行着一种“光荣孤立”的外交原则,将维持欧洲大陆的分裂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谁强大了就打压谁,颇有种国际“搅屎棍”的感觉。

英国虽然紧邻法国(从海底隧道乘坐欧洲之星火车可以来往于两个国家),但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这两个国家都跟天敌一样不对付:历史上他们有英法百年战争,现在,法国人和英国人互相瞧不起。

(下图是我实拍的英国街景)即使到了现代,英国从二战中吃了大亏,还是不愿意加入近在身边的欧洲大陆抱团取暖的队伍,反而坚定地与远在海外的美国结盟。

欧盟的前身欧共体1958年正式成立,但英国直到1973年才加入。

欧共体发展成欧盟后,1999年开始使用欧元作为统一货币,有19个欧盟成员国加入欧元区,还有包括摩纳哥、圣马力诺在内的6个非欧盟国家也使用欧元,但英国一直坚持用英镑。

欧盟中的国家只要有申根签证就可以自由通行,但到了英国就不行,必须单独申请英国签证。

而且,搞到最后,英国还脱离了欧盟!英国前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自豪地说,在我的一生中,我们所有的问题均来自欧洲大陆,而所有的解决办法都来自英语国家。

现在,英国人依然这么认为:欧洲大陆并不是英国的盟友,美国才是。

现代英国的历任首相,无论是什么国际问题上,都坚定与美国总统站在同一立场。

(下图是我实拍的英国莎翁小镇上跳舞的英国人)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是英国的鼎盛期。

那个时候的大英帝国占了全球人口四分之一左右,领土面积占了约3,0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

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

强盛的帝国必然伴随着四处劫掠和瓜分世界的版图。

大英博物馆的很多文物就是这么来的。

我觉得博物馆里埃及馆的木乃伊可能比埃及国内的还要多,从其他国家巧取豪夺弄走多少珍贵的文物就更不用说了。

当我参观的时候,我还看到了一个眼熟的东西——没错,拍卖价2.8亿港币的明朝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存世不到十只,大英博物馆就有一只。

下图是我实拍的大英博物馆瓷器,中间小台子上右边是上文提到的“斗彩鸡缸杯”。

相比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英国的影响力无疑缩小到了最小值。

现今人口不到7000万,领土面积更是只有不到25万平方公里(还有些扯不清的海外领土)。

苏格兰闹公投独立(没成功),英国宣布脱欧(成功),让英国的经济进一步下滑,英镑大幅贬值,物价飙升。

2017年底,英国政府正式承认,该国已掉出全球五大经济体行列。

大英帝国瓦解后,英国成了一个欧洲中等国家。

虽然和它的很多前殖民地国家组成了英联邦,但是它再也无法在政治、外交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英联邦的其他成员国了。

不过,瘦驴不倒架,无论发生什么重大国际事件,以西方精神领袖自居的英国,往往会第一时间努力发声,以一种力不从心的方式传达给世界。

和英国的国运一起衰落的还有他们的足球。

贝克汉姆时代辉煌的英格兰足球队已经风光不再,随着小贝、欧文、鲁尼(这家伙孩子都生了三四个了!)这一代巨星的谢幕,曾经星光璀璨的“三狮军团”现在被戏称为“欧洲中国队”(中国队无辜躺q)。

出征本届俄罗斯世界杯的英格兰队星光黯淡——美人迟暮,名将白头,莫过于此。

辉煌过后的落寞更让人难以接受。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体育数据公司计算出的英格兰队夺冠几率仅为4%,而排名第一的巴西队却高达21% —— 从来嘴硬的英国人自己都没有信心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988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