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

核舟,第1张

核舟 《核舟记》的记述是真的吗?你如何评价?

巜核舟记》所记载的就是明代艺人王叔远雕刻的核舟,这是在一只约有三厘米高的桃核上,刻一只篷舟,船上雕有苏东坡等五人。

船上还雕有8扇可以开合自如的窗户。

用细如蚊腿的线刻:“山高日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6个字。

叧雕有茶炉、水壶、书卷等。

人、舟、物皆活灵活现,观者无不称奇。

记述完全属实,我当然相信;因为作为一个历史领域爱好者,对于文物知识,应该具备一点。

所谓“核雕艺术”,就是用桃核、杏核、橄榄核及核桃等为原料,经精雕细琢而成的精细小工艺品。

各地都有。

但以山东潍坊的核雕最为有名。

核雕艺术在明清已经出现,在明人魏学伊巜核舟记》中,祥细地描写了核舟的制作、人物安排,精巧程度等情形,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这篇文章也很精彩,随着文字的描述,人们仿佛看到了一艘渔船,在落日的余晖下泛舟当年的赤壁古战场,从而引起“思古之幽情。

”清代中期,核刻已经普遍兴起,多用作装饰品,如扇坠、串珠坠、甚至还有把核雕串起来的串珠。

随着核雕枝艺发展,出现很多著名的核雕艺人,如丁怀曾、陈子和、都兰桂等。

著名艺人丁怀曾的核雕作品获得1915年巴拿马赛会最优奖。

“夜游赤壁”这个题材,有许多人都使用过,有些甚至超过王叔远的作品。

小小的核舟上,苏东坡与佛印和尚谈笑风生,黄鲁直展卷独呤,艄公抽烟把橹、书僮执扇烧茶昏昏欲睡,每个人都刻画得活灵活现、神形兼备、呼之欲出。

船上共刻有六十余字,字迹清晰有力,最让人赞叹的是,船头垂下一条锚练,是由45个小如米粒,细如发丝的椭圆环连接而成,每节都会转动,堪称国宝!

怎么不是真的呢?我这里有《清朝野史大观》一书。

其中《桃核舫》一文就有记载,文中说有姑苏金老一人,象貌质朴,而有刻棘镂尘之巧。

其最异者,用桃核一枚,雕为《东坡游舫》。

舫之形上穹下坦,前舒后奋。

中则方倉四围,左右各有花纹短窗二,可能开合。

啟而观,一几(茶儿)三椅。

巾袍而多髯者为东坡。

坐而倚窗外望,禅衣冠,坐对东坡而俯于几者为佛印师。

几上纵横列三十二牌,若欲搜抹者然。

少年隅坐横洞萧而吹者,则相从之客也。

舫首童子一。

傍置茶壶,童子平頭短襦。

左手执扇,弯腰煽火。

舫尾老翁椎髻芒鞋。

立搖撸,外而柁篙篷缆之属。

无不具也。

舷槛簷幕之属无不象也。

细测其体,大不过两指甲耳。

康熙三十七年春,江南巡抚宋公家藏一器,左侧窗败,无有能修治者。

闻金老名,赠银十饼使完之。

金老曰,此亦我手制也。

世间同我目力,同我心思,思巧而心不静,气闲而神不完与无巧同。

我有四子唯行三者,稍传我法,而未得其精,况他人乎?你看那时不但有核舟,还有能修理的人呀。

又在《杜士元雕核》一文中提到,乾隆初年,吴郡有杜士元者,号为鬼工。

能将撖榄核,或桃核雕成舟。

作东坡游赤壁。

一方篷快船两面窗格,桅干两,櫓头艄蓬及柁篙帆樯毕具,但能移动,舟中坐三人。

其巾袍而髯者为东坡先生。

著禅衣冠,坐而若对谈者为佛印。

旁有手持洞萧,啟窗外望者,则相从之客也。

船头有童子,持扇烹茶,旁置小盘,盘中安茶杯三盏。

舟师三人,两坐一卧,细逾毛发,每成一舟,好事者争相购之,值白银五十两。

然士元好酒,终年游蕩,不肯轻易出手。

惟贫困极时,始能镂刻。

如暖衣饱食,虽千金不能致也。

高宗闻其名,三召至啟祥宫,赏赐金帛甚厚,辄以換酒。

士云在禁垣中,终日闷闷欲出不可。

忽诈痴逸入圆明园。

将园中紫竹伐一枝作为洞箫,吹于一大松顶上,守卫者大惊,具以状奏。

高宗曰,想此人疯矣。

命出之。

士元还曾用象牙刻十八罗汉渡海图,数寸间有山海,树木岛屿,波涛掀动,翻天之势,真鬼工也。

你看这核舟一艘,价值千金,可不是我辈所能玩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1998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