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太祖

汉太祖,第1张

汉太祖 刘邦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为什么人们称呼刘邦为汉高祖?

这就是一个习惯上的约定俗成,起源是司马迁的史记这么写,估计也是时人对刘邦的一种尊称。

但你不能说这种叫法错了,因为当时根本没有标准规范,又何来对错?(周秦二代无庙号,汉朝庙号虽承袭与商,但时隔八百年,刘邦的太祖庙号等同开创)谥号与庙号,后世分得非常清楚,谥号是古人死后盖棺定论,古之帝王大多都有(秦代除外),而庙号却不同。

庙号相传始于商代,但众所周知,商代用的是甲骨文,至今许多字难以破译。

所以对于商代的庙号究竟如何使用,后世所传也是莫衷一是,真伪难辨。

周代只有谥号,没有庙号,到了秦代更是连谥号都取消了,说了以子议父,以臣议君不恭。

直到刘邦建立汉朝,才重新恢复周代的谥号和商代的庙号。

(周代不用庙号,停了八百年,汉朝才重新用,等同开创)但是,周代谥号好办,毕竟才停了几十年。

商代庙号那可是整个周朝八百年都没人用过。

所以刘邦的这个“太祖”庙号,虽然不是首创,但也几乎和首创无异了。

既然如同首创,你又怎么能要求别人一下就知道这个应该怎么叫呢?(汉朝皇帝除刘邦外,其他人谥号都是两个字,“孝某”皇帝)如果叫刘邦太祖,那别的皇帝也要叫庙号,但是庙号最初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刘邦有庙号太祖、文帝刘恒有庙号太宗,但惠帝刘盈、景帝刘启都没有庙号。

所以,用庙号显然不便。

如果谥号呢,倒是可以,不过有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汉朝皇帝,自刘盈以后的所有皇帝,谥号都不是一个字,而是两个字。

也就是说,惠帝刘盈的标准谥号是“孝惠皇帝”,文帝刘恒是“孝文皇帝”,景帝刘启是“孝景皇帝”,武帝刘彻就是“孝武皇帝”。

如果按照谥号叫刘邦,刘邦的谥号是没有“孝”字的,他就是高皇帝,那高皇帝比“孝某皇帝”来看,似乎少了一个字,显得不那么气派了。

所以,刘邦庙号太祖,又是汉朝开创之祖,可能当时的人就觉得,将祖字加在高这个谥号之后,称为“高祖皇帝”,于是就与“孝惠皇帝”、“孝文皇帝”等一样都是四个字。

不显得低人一等。

又开宗明义,时刻告诉世人,刘邦是汉朝之祖。

而这种习俗经司马迁在《史记》中记下来,也就约定俗成了。

史书记录造成的习惯问题。

一、关于庙号从商周时期开始,对于某一宗族的第一位祖先,都会有一个特定的称号。

在西周,根据《仪礼·丧服》记录,将第一位祖先称为“始祖”。

在周代,“太(大)祖”与“始祖”同义,《礼记·王制》记载:天子七庙,是指三昭、三穆与大祖庙。

庙号,也就是皇帝死后,建立一个庙来祭祀他,祭祀祖宗嘛,这样容易记忆。

在刘邦逝世后,群臣沿用古礼,尊他的庙号为“太祖”,所以如果以庙号来称呼刘邦,那应该叫“汉太祖”。

在汉代,庙号的使用非常严格,只有卓越的皇帝才有资格享有庙号(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

二、关于谥号刘邦的谥号是“高”,所以按照称号来记录他,那应该叫“汉高帝”。

谥号是国君/皇帝死后,朝廷综合评估他在位时期的作为,而给的一个评价,谥号有褒有贬,大部分朝代在这方面较为客观。

几乎所有皇帝都有谥号,当然,也存在例外,这就是我们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以及他的儿子秦二世)。

统一天下后,他认为,让大臣评价皇帝、儿子评价老子,这也太不正常了,从今以后,我就叫始皇帝,我的儿子叫二世皇帝,以此类推,千秋万载~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

不过在这件事上,后世的王朝并没有学习秦始皇,还是沿用了谥号的做法。

这也好,毕竟大部分皇帝害怕在后世留下坏名声,做事不敢为所欲为。

除了皇帝,朝廷一些要员也有谥号。

三、关于刘邦为何叫“汉高祖”这是史书记录造成的后世习惯。

据史书记载,在刘邦死后,他的臣子在称呼他时都会用“高帝”这一称呼,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却用了“高祖”:五月丙寅,葬高帝于长陵。

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

后世的《汉书》、《资治通鉴》陆续都沿用了这一说法。

其实可以理解,称呼第一位皇帝,一般都会偏向用庙号,显得特殊。

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用高祖这一代称,来专指刘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023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