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容我来回答一下,所有这些民族英雄的名字,都不该被忘记,如有遗漏请留言提醒。
一、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原名重八, 后名兴宗。
濠州人,逐出鞑奴复我中华,明朝开国皇帝。
二、徐达,字天德,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横扫蒙元的民族英雄。
三、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明开国名将,每每身先士卒的英雄。
四、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五、蓝玉,定远人,明朝开国名将,有胆有谋屡立战功。
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摧毁其职官体系因而名震天下。
六、大明成祖朱棣,驻扎北京,曾屡次北征蒙元,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后人称为永乐大帝 ,民族英雄。
七、郑和,本姓马,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明人。
明朝航海家外交家,扬威异域的民族英雄。
八、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朝名臣、守卫北京的民族英雄,谥号武毅。
九、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诸,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和诗人、民族英雄。
十、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
十一、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明末著名天雄军将领、抗清民族英雄。
十二、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苗族,明朝末年著名女将,民族英雄。
十三、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府高阳县人。
明末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满门死烈,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十四、史可法,字宪之,又字道邻, 明末抗清名臣、宁死不屈大节不亏,民族英雄。
十五、郑成功,本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
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因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国姓爷”,又因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十六、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
与岳飞于谦同称西湖三杰,临终前抬头举目望见吴山叹: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因赋《绝命诗》一首,慷慨就义。
十七、堵胤锡,又名允锡,字仲缄,号牧游。
明末大臣,宜兴人,一力推动南明联合义军抗清,死于征途,民族英雄。
十八、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南明永历朝抗清名将,封号晋王,南天一柱般的民族英雄。
十九、陈子龙,字人中,南直隶松江华亭,明朝末年大臣,著名学者,明代第一词人,抗清民族英雄。
二十、夏允彝,夏完淳之父。
字彝仲,松江华亭人,父子同为民族英雄。
二一、阎应元,字丽亨,北直隶通州人,明末抗清名将。
任江阴典史,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
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扬州全城,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
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英勇就义。
扬州全城民族英雄的代表。
补充一句,有朋友私信问我,为什么名中没有李成梁父子,没错,李成梁是战绩骄人,可努尔哈赤就是这位边疆大王养寇自重养虎为患给养出来的。
本来李如松也应该在列,但他弟李如柏,他家族一门和后金的不清不白,实在让人无法直视。
所以,都不配。
事实上,如果可以的话,我宁可选择江北四镇中唯一的忠贞者,黄得功。
在那个武将投降多如过江之鲫的洪流里,唯有他还保持着一丝血气,是何等的不容易。
答自刘羽舟和萧铭珏
问题:有明一代,有那些民族英雄?我是斜阳几度,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在最黑暗的时候,也总有人灿若星辰。
有明一代,英雄辈出。
朱元璋、郑和、于谦、戚继光等等。
如果说最杰出的一位,当属戚继光。
他南灭倭寇,北防蒙古。
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明朝的国防事业。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嘉靖时期,肆掠东南沿海的倭寇卷土重来。
他们与沿海无业游民,走私商人相互勾结,声势壮大。
如蝗虫铺天蔽日,沿途烧杀掳掠。
明代《倭变事略》详细记载倭贼之害:“贼深入内地,杀掠甚惨,数百里内,人皆窜亡,困苦极矣。
”“自是遇人即砍杀,死者无算。
”“二十八日寇省城;犯湖州,大肆毁掠,东自江口至西兴坝,西自楼下至北新关,一望赭然,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
”…………倭寇的入侵已经严重影响到明帝国海防的安全和国家财赋,沿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明朝政府也将抗击倭寇作为首要的事情。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被调往浙江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
从此他的抗倭之行展开了无比绚丽的辉煌。
从江苏,浙江,福建,再到广东的万里海彊。
都布满了他的身影。
在浙江与倭寇的初战,戚继光就明白浙江卫所军已经不堪一战。
内部腐败,贪污盛行。
兵不满员,将无战心。
面对亡命之徒的倭寇,一触即溃。
怎么办?自己招募兵士。
他招募义乌等地流亡农民和矿工,精选3000人组建新的部队。
严格要求,每日 *** 练。
并配备精良的武器。
终于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军闪亮登场!此后在岑港之战、台州之战、福建之战、兴化之战、仙游之战中。
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越战越勇,灭倭无数。
他与另外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相互配合,联手抗敌。
短短数年,沿海倭寇基本扫平。
百姓皆称之为“俞龙戚虎”。
百年之后,在沿海民间还有很多关于他们抗倭事迹和数不胜数的传说。
扫平海患,将军征尘未洗,又踏上北上戎边的道路。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