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回

红楼梦第五回,第1张

红楼梦第五回 《红楼梦》第五回有没有提到或者暗示大结局的地方?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在这一回目,曹雪芹用玄妙的笔墨假借太虚幻境,不但暗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走向,而且还提示了红楼梦的大结局。

先看警幻仙子借宁荣二公之托所言:“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一句“运终数尽”点明了贾府将由盛转衰,不可逆转的必然结局。

再看贾宝玉太虚幻境听演十二曲,最末一曲《收尾。

飞鸟各投林》更是《红楼梦》大结局的判词: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非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有人说《红楼梦》第五回是全书的提纲,曹雪芹竟用浪漫的手法把整部书的故事概要,以藏而不露的方式提前暗示给读者,这在古今书典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试想,那位作者不是以扑朔迷离,悬挂结局而吸引读者眼球?又有谁敢像曹雪芹一样,在全书开篇就暗示出全书大结局?单凭这一点,说《红楼梦》是文学巅峰之作,千古奇书就当之无愧!

其实《红楼梦》一书,到处都是提示的暗语和符号,更不单单是第五回的暗示。

它涉及到了整部文本。

当然需要把后续四十回和前番表述区别开来看待。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第五回中,这样的提示或者暗示更集中,更明确,也更充分。

曹雪芹在整部书的第五回中,直接用回目点明主题: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我们不妨来看看试读一下这其中的几只曲子。

其一:【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首先,作者用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给这回书定了调,加上怀金悼玉四个字,更加深了其书的悲情色彩。

而最直接、最能表现这个结局的,还是下面这段文字:【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个收尾曲,更加印证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众人的无端猜测,那就是家业凋零、金银散尽、死里逃生,还了命,没了泪,续前缘,皆前定。

也正是这些最引人关注和猜疑的谶语偈言和曲子,开启了《红楼梦》一书的猜谜解疑模式,自问世以来,一直在这种猜谜、破题的缠斗、纠葛中,将故事引向最终的曲终人散,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而且,十二钗的命运终结,都在那几首曲子当中尽情展示了。

不同的是现代人的解读各尽其能,纷纷利用自己的见解努力化开这层迷蒙重雾。

虽然解释各异,但殊途同归,最后的结局都是活命的各奔腾,丧生的自有情。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044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6
下一篇 2022-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