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有几个花瓣

梅花有几个花瓣,第1张

梅花有几个花瓣 为什么感觉梅花是一个大的种类,但是很多人只知道腊梅

一,梅花的基本情况梅花是蔷薇科杏属的一个种,正式中名叫梅,别名有春梅、干枝梅、酸梅、乌梅等等。

梅花确实是一个庞大的种类,品种有三百种以上,根据植物学分类,品种分为果梅和花梅两大类。

果梅一般根据曽勉教授的分类系统,有白梅品种群、青梅品种群、花梅品种群等三个品种群。

花梅通常按照陈俊愉的分类系统,分为四大类,即直脚梅类(包括江梅型、宫粉型、朱砂型、玉蝶型、绿萼型、洒金型的品种)、杏梅类(包括杏梅、洋梅、送春等品种)、照水梅类(包括单粉、双粉、骨红、残雪、白碧、五宝照水型的品种)、龙游梅类(仅有龙游梅一个品种)等。

梅花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主要用途:一是著名观赏花卉,二是果梅类型可以食用,三是梅花的花、叶、根、果实、种仁都可以入药。

二,蜡梅的基本情况蜡梅是野生于我国陕西、四川一线以南部分省区的一种落叶灌木,目前在北京以南各地作为花卉观赏栽培。

植株高二三公尺,单叶对生,叶片全缘,无托叶;花两性,单生,花被片多数,蜡质黄色,没有萼片和花瓣之分;瘦果生长在坛状果托里面。

开花期在十一月到第二年三月。

主要用途:一是花朵芳香美丽,为冬季观花佳品;二是根、叶有药用价值。

其实梅花要比蜡梅出名很多,它在早春开花,花朵大型美丽,品种花色繁多,是我国最著名的花卉之一。

而蜡梅的特点是在寒冬到早春开花,种类单一,花色黄色,是冬天少有的花卉之一。

两种的区别是很大的,梅花是蔷薇科植物,花朵为完全花,花瓣、花萼、雄蕊、雌蕊等齐全;而蜡梅是比较原始的植物,它的花朵没有萼片和花瓣之分,因此叫花被片。

为什么感觉梅花是个大种类,但很多人只知道腊梅?为什么?首先肯定的回答,梅花的确是个大种类。

但为什么有些人只知道腊梅呢?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回答:俗语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什么是梅花1.梅花是梅树上开的花,又名春梅、干枝梅等。

中国传统名花,主要分为观赏梅树和食用梅树。

寒冬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白﹑红等颜色。

2.我国著名的观赏植物,是诗词歌赋中最为喜见的植物,其中“踏雪赏梅”最为推崇。

著名的观赏地有:南京、武汉、无锡等地。

3.梅花品种很多,目前大品种有30多个,下属小品种有300多个,一般花期在2-3个月左右。

4.常见的梅花品种:宫粉梅、红梅、照水梅、绿萼梅、大红梅、玉蝶梅、洒金梅等等。

二、什么是腊梅?腊梅,别名金梅、蜡花、蜡梅花、蜡木、麻木紫、石凉茶、唐梅、香梅……腊梅是蜡梅科、蜡梅属植物。

落叶丛生灌木,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名贵观赏花。

三、梅花与腊梅区别?梅花和腊梅主要区别:(一)属性不同梅花为蔷薇科杏属;腊梅为蜡梅科蜡梅属。

(二)颜色多少不同梅花有白、粉、紫红、深红等各类不同的颜色;蜡梅花基本是蜡黄色为主。

(三)花果期差别不同1.腊梅开花,为11月至来年的3月,多在农历腊月前后开放;果期为4∽11个月。

2.梅花开花,为冬春两季,比腊梅的花期大约推迟2个月,果期为5-6月。

(四)树的种类不同。

1.梅花是乔木。

梅花是小乔木,高4-10米, 有主干,枝条有枝刺,直枝,还有垂枝、扭曲枝,树冠为不规则圆头形。

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树皮绿色,光滑无毛。

2.蜡梅则是灌木。

蜡梅是灌木,高达4米;幼枝呈四方形,老枝后则近圆柱形,树皮灰褐色,无毛或被疏微毛。

枝条一般直立丛生,根茎部发达,呈块状,枝丛生高2~4米。

(五)叶片不同1.梅花叶互生,叶子呈现广卵形至卵形,长度约为4~10厘米。

2.蜡梅叶对生,接近革质,形状为长椭圆形,上表面粗糙,呈绿色,背面光滑呈灰色。

(六)香味不同1.梅花,香气渗透,常给人有暗香袭人的感觉,且香味清新淡雅。

2.蜡梅,虽然也透露一股清香,但香味要以梅花浓郁。

四、为什么会存在,有人只知道腊梅而不知道梅花?(一)混淆。

1.颜色上混淆。

梅花同腊梅一样,也有黄色。

一般人,不是植物学家,观赏植物时,只会注重,所看植物的瞬间表象。

2.印象上混淆。

腊梅从11月开始开花,一至开到来年的3月,而梅花仅次于腊梅晚开花2个月,但落花季节差距不大,大至相同。

3.香气混淆。

梅花腊梅都有香气,都是清香。

4.名子略有混淆。

梅花和腊梅名子都有梅。

(二)开放季节大致相同,先入为主。

1.虽有“梅花独占天下春,樱杏挑花次第开”之说,但腊梅抢在梅花前2月已凌寒开放,腊梅必然给人印象深刻,给人有先入主的感觉。

2.腊梅的花期几乎占满了梅花的花期。

三、腊梅又名雪里香,同梅花一样被赋予中华民族精神。

腊梅先于梅花开在百花凋零的隆冬季节,凌霜傲雪绽放。

腊梅又名雪里花、雪里香,因其特有的与严寒抗争的气质,而被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大为歌颂。

正如同梅花一样,往往被高度赞颂。

并比喻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性格象征。

并给予人们精神的启迪,赋予美好的形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13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