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的观点:老师是构建这种和谐关系的主体。
是凡谈到关系,那一定是双方的,比如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亲戚关系,上下级关系……都是如此,有一方出现了短板,关系可能会失衡。
但说到师生关系,特别是我们中小学老师,我认为老师是在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
为什么呢?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大多知道老师对他的孩子的成才成长的作用有多大。
他们相信老师,尊敬老师,信赖老师,有的甚至依赖老师。
至于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他们更是信赖老师,热爱老师。
这是师生关系的先天的好基础。
我没觉得师生关系是敏感话题。
至于我们老师自己怎样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个并不难,我们一般也都做到了。
我一直认为我们当老师要有情怀,我们是在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的未来培养人,看到这里有人会说,这是大话。
那就说点“小话”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的工作关系到一个个家庭的未来,一个个孩子的人生,心中装着这些,就自然有了责任感,就不仅会关注孩子的现在,也会想到他们的未来。
我给自己定位是一个佛系老师,我们的工作是功德于一个个家庭和孩子的,就像医生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健康一样,所以不敢偷安。
搞好师生关系,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和家长的关系,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也要有一定的距离和边界,我一直认为老师是要有尊严的,这个尊严是一个好老师在教学的生涯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别人给的。
老师热爱学生,春风化雨,大爱无疆;学生热爱老师,培育之恩,终生难忘。
这就是最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确实是个很敏感的话题。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亦如父子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神位上亦有排列(天地君亲师)。
老师的地位至高无上,不容撼动。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师虽然被批为臭老九,但仍然地位较高。
进入应试教育的八九十年代,教师经过过辉煌时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光环也被笼罩过。
但最近几年,师生关系发生了扭转。
社会上各种黑师仇师打师杀师的事件不断发生,负面新闻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可以说,现代社会,教师成了一种高危职业,师生关系成了最敏感的社会关系。
虽然如此,我还是以为,师生关系应该如此:第一是“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已成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
第二是“尊师爱生”。
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热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
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三是“和谐相融”。
师生的心理相融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能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教师的行动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响应。
学生的心理变化也能被教师时时关注,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亲密无间,团结协作,彼此相互依存,对维系正常的师生关系起着重大的情感作用。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 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质性,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学校中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