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项羽尽管被围垓下,但仍有8000楚兵保护项王,他在山沟里扎下20里连营,粮草还殷实,刘邦一时间还奈何不了他。
张良出场了,这个鬼点子满身的哥们,向刘邦分析道:“楚兵跟随项羽征战多年,离乡日久。
现在他们身陷重围,容易思念亲人,被困深山,已是走投无路。
如能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定会军心涣散,不战而降。
”张良上场表演了:他派士兵上山砍来茅竹,选取粗竹子劈成竹片,再把竹片弯弯捆捆,扎成鸟形,上面糊上薄纸,做成纸鹞。
又派人选取细竹做成哨子,绑在纸鹞上。
(这就是风筝原型!)到了晚上,月明星稀,他命令士兵们把纸鹞分散到四面山岗上去等候,自己则登上山坡风口,坐在石头上,用箫吹起哀怨、低沉的楚地小调。
附近楚兵听了,好不伤心。
又叹息又落泪。
这时,四面山岗上的汉军放飞纸鹞,飘荡在楚营上空,微风吹来,纸鹞上的哨子呜呜作响,鹤唳鸿哀,凄凄惨惨,所有楚军像得了瘟疫一样哭声惊天动地。
有的议论道:“整天打仗,有家难归,大势已去,死保何用?”然后,很多士兵把盔甲一丢,兵器一扔,投了刘邦。
项羽还在帐中和虞姬喝着闷酒,虞姬心细,听到楚调,哭声,知道末日已到,把剑一举抹了脖子,霸王成了孤家寡人。
第二天,项羽带800骑兵突了围,于乌江自刎。
这就是“四面楚歌”的故事!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来源项羽和刘邦的一场战争。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都是群雄逐鹿的必争之地,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这条鸿沟就是位于河南省境内的贾鲁河,在那个时候河流的水还是注入黄河,到了后来随着黄河中泥沙的不断沉积,形成的地上悬河,导致河流流向改变,向南注入淮河。
就是这条鸿沟,项羽和刘邦相互约定,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项羽是一个将军,在疆场上杀敌才是他的本职,关于政治谋略方面相比狡诈的刘邦来讲比不过。
刘邦本人最初没有想破坏这个约定,后来在张良和陈平的规劝下,觉得这个时候是消灭项羽的最佳时机,等到他以后恢复元气,局势会更加难以控制。
他想通之后马上行动,当时联合了韩信,彭越、刘贾等一众人马,异同全力追击项羽的部队。
项羽军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直向南退兵,被紧紧的围困在如今安徽省灵璧县。
在征战的途中,项羽手下的士兵折损甚至严重,后勤补给也供应不上,军心涣散,整个军队几近崩溃。
就在这种关键时刻,寂静的晚上项羽的部队都听到了他们四面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
这种形式营造之下,将士们不由得勾起了怀念故土的情绪。
与此同时,项羽作为军队的主心骨觉得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才会在军中有这么多人晚上唱着家乡的歌曲。
一旦主帅丧失信心,加上整个军心涣散,眼看没有战胜的希望,郁郁不得志的人在营帐里面喝酒。
这就是四面楚歌的故事,最初用来形容各方面都受到敌人的攻击,陷入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四面楚歌又赋予了新的含义,开始灵活运用于各种语境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