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第1张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如何解释,给我们什么启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道德经》第29章的精华部分在最后一句: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 用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说,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在古代的文献中,古人反复引用这句话,比如在《韩非子·扬权》里面就有:“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 惟静惟默,澄神之极,去甚去泰,居物之外。

唐·姚元崇《口箴》匪朴匪斵,去甚去泰。

晋·左思《魏都赋》再比如,唐朝人刘知几在 《史通·世家》中说:“ 梁 主勅撰《通史》,定为 吴 蜀 世家,持彼僭君,比诸列国,去太去甚,其得折中之规乎。

”这里“泰”和“甚”都是表示的“过分“。

所谓去甚去泰,就是告诉人们凡事都要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被引用得多了,这句话就成了“成语”,既可以说“去甚去泰”,也可以用“去泰去甚”。

老子《道德经》全书的核心就是两个字“无为”;而此处老子反复举例说圣人“不可 为 也 ,不可执也。

为 者败之, 执者失之。

” 而只要“圣人无为,就无败 ﹔无执 ,就无 失。

”了。

从这一点看,老子的这个观点非常类似儒家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见好就收,任何事儿都不过分,切忌走极端。

正是由于老子与孔子的学说中都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所以最后殊途同归,儒家、道家还有外来的佛教能够融汇在一起。

这都是“去甚去泰”的结果。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如何理解?先看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兕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大意):为了将要取得天下而做事情,我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天下是神器,不可据为己有。

想据为己有,必然会以失败告终,即使得到了天下,还会失去天下。

所以,事情的道理就是,有人在前面行动,就有人在后面跟随;有人吹风点火,就有人吹而灭之;有人强大了,就有人要削弱他;有人坐在车上,就有人想把他拉下来。

因此,圣人总是摒弃过分的欲望,奢侈的享受和安泰的生活。

简要解读:老子认为,天下是“神器”,谁也不可据为己有,即使有人为了取得天下而做了许多事情,也是不得已的。

天下做为“神器”,谁想夺取它,占有它,最终是要失败的,即使得到了它最后也还会失去它。

因为,许多事实证明,你要想据有天下,就有人也跟着想据有天下;你强大了,就有人千方百计地去削弱你;你坐在车子上,就有人拼命地把你拉下来;你点火,就有人想方设法地灭火。

所以懂得“道”的圣人,总是克制自己过分的欲望,摒弃过分的享受和安泰的生活,而遵循“不争”、“无为”的原则。

老子以此告诫诸侯,争霸天下,滿足自己做天下霸主的欲望,最终是要失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239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