蒌蒿是什么意思

蒌蒿是什么意思,第1张

蒌蒿是什么意思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景象?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是一幅题画诗。

好的题画诗能够把画的景象延伸出去,让景色有了翅膀和心跳。

苏轼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意味深长的人。

这个曾经是帝师,也做过阶下囚的人,唯一不变的是走到哪里都会留下放荡不羁的诗篇。

题这首《春江晚景》的时候,是在苏轼被重新启用赴任路上。

苏轼被贬在黄州东坡种地,悠然见南篱,饮半壶酒,半碗茶,咕咕的锅里炖着东坡肉,东坡肘子,唱“万事到头终是梦”,“此心安处是吾乡”,过着隐居生活的时候,皇帝做了个梦,又把他召了回去。

复职要见皇帝,路途遥远,一路走亲访友,到江阴的时候,应大和尚惠崇之邀,为新画的两幅画题诗。

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此年,苏轼48岁。

这是大和尚画中景色,也不是画中景色,应该说是被诗人用诗句延伸了画面的景色。

惠崇是宋初九僧之一,擅诗画,但传世不多。

其《沙汀烟树图》乃国宝级藏品,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鸭戏图》和《飞雁图》原本已经神秘失踪,现在传世的都是仿本。

《鸭戏图》画的是江南水乡初春景色,春江水暖,春冰初溶,有许多水鸟嬉戏,水面之上有两只野鸭子双飞,很动人。

河边有芦苇新芽如笔写向天空。

再远点有竹枝伸过来。

伸过留白的天空。

杨柳站在高处,和烟霭堆在一起。

苏轼就这么看着,看着看着就走了进去。

提笔在画里的天空上写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千古传唱的诗篇里写的桃花,画面里是没有的,诗人的眼睛看到了画外,看到了画外的桃花正在乍暖还寒的风里开了稀稀落落的几枝。

河豚画里也是没有的,诗人眼里的河豚游走在画的深处,”欲上”就是几次试着赶在春天之前,回到上游去产卵。

而“春暖”“鸭知”是诗人自己的感悟了。

这首诗看似题画写景,实际也是写诗人自己。

三两枝的帝昭暖意,欲上时的归途。

都是作者此时此刻的写照。

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志。

不管当时情景怎样,反正苏轼的这一题,就题成了千古绝唱。

那这首诗里到底是怎样的风情呢?初春的天气,最先醒来的是一片竹林,早晨的风吹过有露珠莹莹的欲滴。

这时透过竹林你能看见远处的桃花开了几枝,桃花是春天的美人,是春天还给大地的颜色。

快看,那里有野鸭子!扑楞楞飞入了水中。

满地的蒌蒿也绿了过来,绿到水边,芦苇嫩芽小心翼翼探出头,像一群小小的奸细。

也就是春天呀,那些美味的河豚也该从大海回来了吧,我这里已经备好杏花村的酒了。

写到这里你要是还问描绘一幅什么景象,那就以诗为证:桃被春风挑一枝,鸭因爱水暖先知。

蘸云来试芦芽笔,写到灯青上柳时。

@雪小浪 :你敢给我点颜色看吗?

这两句诗出自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惠崇(亦为慧崇)是福建建阳僧人,宋初九僧之一,能画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东坡为鸭戏图所题诗中的两句。

要准确地理解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必须结合全诗来看。

诗的前两句巧妙的告诉读者季节是春天,新竹发芽,桃花盛开,江水慢慢变暖。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千古名句,不仅准确地捕捉了真实亲切的生活细节,还充满着哲理。

诗的后两句,没有按照一般古诗起承转合的套路构思,而是继续前两句的描写。

不过高妙之处在于“正是河豚欲上时”,写出了画面无法展示的“时”这个抽象的意境。

全诗描绘了一副春满人间,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画面感十足。

竹枝、桃花、蒌蒿、芦芽,植物欣欣向荣,鸭子鲜活,春江灵动,这些皆为眼前之景。

美味无比的河豚则是诗人想象之物了,且河豚虽然美味无穷,但是有毒之物。

些许之毒又怎能挡住诗人对美景美味美文的渴求呢?东坡太可爱啦!(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26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