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们是岛国。
在“地理决定论”的大背景下,英国和日本的岛国区位也是两国最终能成功延续君主立宪的根本原因。
从世界地图上看,英国和日本有着高度相似的区位,都是距离大陆并不遥远的岛国,这也注定了英国和日本在很多方面高度雷同。
这些雷同包括:纬度相近;面积都不大;而岛国的首要自然环境,就是四面临海,这带来至少三个优势:一是出海方便,港口众多,便于进行海外掠夺;二是相对安全,不易受到外部势力的侵略。
虽然历史上罗马帝国曾征服英伦三岛南部,改变了英伦三岛的人种,但这样的征服事件在历史上凤毛麟角,而日本除了13世纪的蒙古入侵,古代历史上也不曾受到外来势力的侵袭。
这样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使得英国和日本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这对于集权的渴求程度远低于大陆国家。
以我国为例,从古至今,我国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再加上中原王朝国土广阔的因素,注定了我们只能进行高度集权,才能形成高效率的国家机器,以便在最短时间内集中更多资源,对地方叛乱势力和外部侵略进行迅速和猛烈的打击。
而英国和日本本身面积较小,又基本没有外来势力威胁,所以它们天生有相比于大陆更“民主”的社会环境,事实上古代的英国和日本内部始终都较为松散,英国直到今天依然没有同化苏格兰。
而松散的状态也使得各部分之间缺乏征服甚至吃掉对方的能力,所以在以一个整体出现时,他们就只能各自进行妥协,这是君主立宪制的群众基础。
而相对民主的环境,必然也更容易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产生不同于大陆的先进文明,再借助四面出海的便利条件,它们往往能够在文明进化的过程中快人一步。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英国引领了殖民扩张以及工业革命后,日本也在亚洲地区先声夺人,甚至一跃成为列强的一份子。
当然,虽然日本和英国高度相似,但因为面对的大陆国家不同,所以日本的集权程度一度高于英国,尤其是明治维新后,虽然日本宣称君主立宪,但天皇依然有着巨大权力,这是受我国影响的结果,长期以来的潜移默化也让日本有了集权的基因,毕竟只有这样才能在列强瓜分世界的大背景下分得一杯羹。
而日本之所以回到类似于英国这样的虚君状态,根本原因不在于我们的改变,而在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
二战后日本的太上皇麦克阿瑟将裕仁天皇拉下神坛,从此日本天皇“大权旁落”。
所以,英国和日本的君主立宪成功绝非偶然。
参考文献:《地理与世界霸权》詹姆斯·费尔格里夫著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在现代国家体系中,有很多国家还保留国王头衔,但这些职位只是作为国家最高权利的象征之外,再也没有多大的实权(中东及非洲部分国王制的国家除外)。
还有一些国家是总理制,有所谓的总统或者国王,但并没有什么实权。
而具有这种特征的国家莫过于英国和日本,那么为什么这两个国家可以坚持君主立宪制呢?自法国大革命开始,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国家,逐渐的开始进行权利变革,在法国大革命以前,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是国王直接统治全国,而在法国大革命以后,很多国家的政治制度开始进行改变。
其中英国和日本是两个保留国王或者天皇的最显著的代表,为什么呢?英国的王室在英国近现代历史上,从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国,逐渐发展成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大洲的日不落帝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近代英国的发展过程中,王权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议会一直处于权利博弈之中,不过最终议会的实力迫使王权做出让步,形成了现在的君主立宪制度。
可以认为英国并非彻底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
日本比较特殊,日本曾经和大清帝国一样,处于封关闭守的态势,但是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轰击下,滋生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导思想,而在日本天皇存在的过去的历史中,天皇不过是根本就没有实权的傀儡,但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日本的天皇却成了整个国家最积极的代表。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天皇在日本民众和国家权利结构中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强。
这两个国家共同特点是,君主在近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表率作用。
这是为什么他们还保留君主头衔的根本原因。
在近现代历史上有一些君主也曾为国家的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最终未能享受君主立宪制的待遇,而被彻底推翻。
比较典型的是德国和俄罗斯。
德国和俄罗斯的皇帝垮塌时间比较接近,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导致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而最终被束之高阁。
希特勒上台后,德意志帝国的末代皇帝当时还在世,甚至还想借助希特勒的力量,从新当上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奈何当时的希特勒正是意气风发,压根就没有搭理。
而沙俄帝国的皇帝处境就比较悲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沙俄国内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沙皇以及沙皇全家,都被革命者全部处死。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个人拙见多有疏漏,欢迎指正点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