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熊二读史,一起来读贵州那些事儿。
(本篇约400字,阅读需时2分)我们都知道“黔”是贵州的简称。
“黔”作为地名,历史很悠久。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秦孝公时期,“楚自汉中有巴、黔中。
”说明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以“黔”作为地名的地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设置了同名的黔中郡,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贵州江口、铜仁及印江以东地区。
秦代黔中郡之后的魏晋南北朝纷乱时期过去后,到了隋开皇年间统一全国,隋继承北周时期的黔州设置,将黔州治所定在彭水县,此时的黔中郡管辖范围包括贵州北部地区。
唐玄宗时期,将唐初的贞观十道扩充为十五道,原来的江南道分为江南东、西道和黔中道三个政区。
此时的黔中道虽然治所还在彭水,但下辖的区域包括了今天的贵州地区。
这是贵州主体部分第一次正式划归中央政权的统辖。
唐玄宗时期的黔中道这也是贵州简称“黔”的由来。
因此中唐之后的柳宗元,做《黔之驴》一篇,所言之“黔”当为如今的贵州。
“黔”的原意是黑色的意思,秦称百姓为黔首,就是取百姓务农劳苦,风吹日晒面色黑的意思。
而“黔”自用作西南地区的地名,也可能与此地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众人惯穿黑衣有关。
侗族传统服装苗族的黑的衣服和头饰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黔或贵是贵州省的简称,当今的贵州主要采用“贵”字作为简称。
贵州有黔西南,黔东南等地方,也有风景秀丽的黔灵山公园,但黔这个字并不代表好的寓意,甚至存在贬义。
《说文解字》中说“黔,黎也。
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也”,意思是说百姓在太阳下晒得很黑,于是秦朝统治者用“黔首”来称呼他们,是对他们的鄙视。
后来还衍生出了,“黔口”“黔丑”“黔愚”等贬义词。
在古代,贵州这一代地方在皇帝眼里只是一个蛮荒之地,通常都是用来归集犯人的地方,所以用黔来称呼贵州也是当时统治者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在遥远的古代,黔中地真的只包括贵州吗?其实并不是的,战国时期的黔中地包括的范围很大,它包括了洞庭湖的周边、重庆的巴中、湘西、怀化和贵州的西部。
其中贵州的部分其实是最少的,只是后来秦统一后就重新定义了黔中郡的范围,面积变小了,大部分都在贵州的境内。
但其实也只是包括贵州西部的一部分,十分之一都不到。
直到唐代设置的黔州都督府才是管辖了贵州的一大部分地区,所以贵州真正和黔字有关的只是从唐代以后。
自此,贵州的区域划分始终与黔字息息相关。
这就是贵州简称黔的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