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怎么读

枉怎么读,第1张

枉怎么读 “不读金圣叹,枉读水浒传”这句话有道理吗?你怎么看?

一金圣叹何人也?“天下多奇人,但无人比他高才;天下多才子,却无人比他更特立独行。

”这句话说得正是金圣叹。

江南苏州,锦绣之城,风花雪月,卧虎藏龙。

江南四大才子之三,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均生于苏州,徐祯卿虽不是生于苏州,但也迁入苏州,他们举止放荡、风流不羁,在苏州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但是,倘若此四人遇见金圣叹,恐怕也只得俯首作揖,甘拜下风。

金圣叹从小便是“神童”式的人物,与生俱来一副读书的慧根。

5岁熟背唐诗宋词,8岁便通诗经老庄,他在学堂上还篡改过诗经,便“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改成“关关雎鸠,在湖泥鳅,左右游游,哧溜哧溜”,直把老先生气个半死。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金圣叹天生不拘于礼法的性格。

十五岁时,金圣叹参加童试,童试就是考秀才

古代的童试是读书人必须要过的第一关,只有通过了童试,成为秀才,才算是真正成了一个读书人,可以享受到官府的一些特殊待遇。

但是,童试并不是只有童生才参加考试,很多人,考了一辈子,也考不上秀才,所以,在童试考场,往往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年逾古稀的老者和少年一起参加考试。

跟金圣叹一起考试的,就有一个叫俞绪嘉的老童生,年过半百,却依然在考试。

在考试之前,两人去算了一卦,算出来是上上签,这位俞老先生顿时喜出望外,竟然一下昏过去,亏得金圣叹又是掐人中,又是摇胳膊,才把他弄醒,但是这样一来,竟然耽误了时间,考试已经开始了,门卫不让进去。

为了这位俞老先生,金圣叹只得求情,最后,门卫动了恻隐之心,但是要他们对出一个对联,才能放进去。

上联是“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就在俞老先生抓耳挠腮,苦思冥想时,金圣叹却马上有了下联:“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门卫一听,对仗工整,当即将他们放了进去。

果不其然,当年考试,金圣叹就在童试中拔得头筹,成为一名光荣的秀才。

但是,你以为接下来金圣叹会一路高中,金榜题名吗?那就错了,秀才,从此以后就是金圣叹的最高学历了,不过,这不是因为他考不过了,而是他不想继续往上考了。

接下来的童试,金圣叹虽然还会参加,但是都是去玩的。

有一年考试的题目是,“如此则心动否乎?”,出题人颇有当今高考作文命题人的风范,一句话能让人云里雾里。

但是金圣叹显然没想这么多,当即一顿飞龙走凤,不到5分钟交卷,主考官一看,傻了,只见金圣叹在卷子上写道:“空山穷谷之中,黄金万两;露白葭苍而外,有美一人,试问夫子动心否?曰:动动动动动动动......”主考官一数,不多不少,39个动,问金圣叹何意?金圣叹回答道:“孟子曾说:吾四十而不动心。

我写39个动,不到四十,正是非常动心!”主考官一听,火冒三丈,调侃圣人,目无尊卑,零蛋,滚。

第二年考试,金圣叹又来了,这次的题目是:孟子将朝王。

依然是金氏作风,这回不到一分钟就交了卷,主考官已经做好了被雷到的准备,但是一看,卷子上四个角各有一个“吁” 字。

真实好奇害死猫,这位考官是在想不通这和题目有啥关系,于是又问金圣叹,金圣叹漫不经心的回答道:“孟子将朝王,这五个字里,孟子已经被文章用烂了,没啥好写,至于朝王,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七七八八的王,左右都是王,横竖没区别,也没啥好写的。

那只有在将上面做文章了,戏台上王将上朝时,总有四个扛小旗的侍卫先出场,站在大堂四角,异口同声地喊“吁”。

我这四个“吁”,就代表四个小兵,中间不就是王吗?”考官也没说什么,还是干净利索的一个字,滚。

由于金圣叹屡次藐视考场,戏弄考官,最后连秀才身份也被剥夺了,但是他丝毫不以为然,自己印了一枚“六等秀才”的印章,到处盖印。

二金批《水浒》1644年,清军攻破山海关,第二年,便打到江南,金圣叹和所有人一样,一夜之间成了大清子民。

如果说之前屡次戏弄考场,只是游戏科举,那么,清军入关之后,参不参加科举,则成了读书人气节的表现。

金圣叹只是一介书生,力挽狂澜的事他做不来,能做的,就只有“绝意进仕”,来变达他对亡国的悲愤。

之后的金圣叹,潜心研读,读到心血来潮之际,增补评注,表达观点。

这竟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典籍批注。

《庄子》、《离骚》、《史记》等六部经典古籍,均被金圣叹批注,被合称为《六子才书》。

在这些经典中,金圣叹最中意的,也是批注的最好的,非《水浒传》莫属。

他的金批《水浒》一出,顿时造成轰动,民间无不争相买来观看,年度畅销书,非此莫属。

金圣叹如此中意《水浒传》,和他的性格有关系,《水浒传》中描写的正是反抗正统,打破陈规,不受传统礼法和阶级束缚,这也是金圣叹心中向往的世界,所以他才会在《水浒》上倾注了大量心血。

但是,他对于宋江招安对万万不能忍受的,对于宋江此人也是深通恶绝。

“李逵忽然有假,宋江到底无真”,骂宋江是假道学,真小人。

一怒之下,大笔一挥删掉了《水浒》后30回,以卢俊义的梦最为结为,表现了他的性情理念。

(金批水浒)

太有道理了。

就在这个问题下,我看了15个回答,实话说每一个都让我失望。

看了书的居然说金圣叹宣扬造反,没看书的说金圣叹就是一个宋江。

苍天啊,金圣叹泉下有知,当哭死在阴曹地府,魂飞魄散。

有人说他不读金圣叹本,难道就是白读了?说这句话的,便可知他读水浒传,不过是读了故事而已,还洋洋自得。

还有人说金圣叹一辈子不咋滴,读他的东西有什么用?按照这逻辑,蒲松龄等人岂不是无用废柴了?聊斋志异岂不是厕纸一堆了?有人还说,金圣叹不过是一家之言,读金本会影响到自己的阅读观点。

说句实话,你没有先读过水浒传原著,你看金本都有些吃力。

又是谁让你只读金本了?不读金本水浒,你将错过很多东西。

而这些错过的东西,都是最有趣,最细思极恐,最拍案叫绝的。

金圣叹从来没有宣扬造反的意思,他是非常反对“忠义水浒传”这种说法的。

他认为施耐庵写这本书是当做反面教材的,就像上古神兽里有梼杌一样,你不能因为人家描写梼杌,你就说作者喜欢梼杌,还大肆宣扬梼杌。

所以那些口口声声说金圣叹宣传造反的,都是不读书的人,但凡好好读了金批前面的序,还能说出这话来的,我跪求放过。

金圣叹最讨厌的人就是宋江,他认为宋江私放晁天王便是不忠义的开端,所以宋江有通天之罪。

但金圣叹讨厌宋江,却没有把自己主观情绪代入,将宋江批的一文不值。

他依旧从细节上分析人物形象,有些地方称赞他可爱,有些地方觉得他可笑。

也就是说,金圣叹评人物形象,他的出发点是旁观者,他是站在书外面看书里的人,里面的人杀人了放火了干坏事了,那是在书里面,他明明白白知道这都是作者编的,所以他欣赏的是作者在写作时的思路,从这种思路看人物,令人拍案叫绝。

就好像我们看提线木偶,技艺高超的大师一个人 *** 纵着几十个木偶,这些木偶打打杀杀,我们不会觉得木偶们很坏,很讨厌,也不会觉得大师心术不正,我们是在欣赏大师的技艺,欣赏木偶的表演,我们为木偶表现出来的灵活和生动而拍手喝彩,然后我们看那 *** 纵木偶的大师,佩服的五体投地。

金圣叹就是带着我们,像看木偶戏那样去读水浒传。

他一会告诉你大师是怎么控制线 *** 纵木偶的,一会告诉你他发现大师刻意出错,一会告诉你木偶哪一个动作很生动,一会告诉你这个木偶杀青了,一会告诉你他最喜欢哪个木偶,一会告诉你他讨厌的木偶好好笑,一会告诉你大师手动了,有新的木偶要加进来了,一会又告诉你大师脚动了,一幕新故事要开始了·······这种体验,是你把木偶戏当成电视剧看感受不到的。

不读金圣叹批评水浒传,你眼里就看不到幕后的大师,也看不见那些隐藏在木偶身上的线,你只看诸多的人来来往往,一会烧杀抢掠,一会胡作非为。

于是沉迷在剧情里,满脑子都是这个人物好与坏,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合心意的你喜欢的不得了,不合心意的你满口唾弃。

呜呼哀哉,一场如此精彩的提线木偶戏,被你选区域观看,还屏蔽高级d幕,你觉得你看的部分完整吗?你觉得你真的看了水浒传吗?世人不读水浒传的太多了,所以很多人不知水浒传到底是什么。

世人误读水浒传的更多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将水浒传当做坏书,劣书。

这些不看书,不会看书的人,满口说的什么是书不好,可见把书也辜负了。

如金圣叹的妙人有几个?愿意像金圣叹这样读书的人又有几个呢?---------丸---------文:祁门小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343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7
下一篇 2022-10-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