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效应”指的是:2013年12月5日,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去世,新闻播出以后,很多人都惊讶地认为,曼德拉不是在八十年代就死了吗?有这种疑惑的人遍布全世界,很多人在自己的记忆中都曾出现过曼德拉死于八十年代的消息,甚至有人还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看过当年的新闻,电视上播放过他的葬礼。
从那时候开始,科学家就把人类记忆错乱的现象称为“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真的存在吗?我个人认为,所谓的曼德拉效应并不存在。
以曼德拉去世为例,2013年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想到第一件事不是他早已去世的疑惑,而是黄家驹那首《光辉岁月》,据说这首歌是为曼德拉创作的。
记忆错乱,首先要有东西存在记忆里,曼德拉在80年代去世的新闻是否有播放过,目前已经很难查证,但是那些有这个记忆印象的人,他们肯定看过类似的新闻。
说到曼德拉效应,很多人会用《爱我中华》这首歌来举例。
这首歌第一句话是“五十六个星座”,但是从网络上调查的数据显示,有80%的人认为这首歌第一句话应该是“五十六个民族”,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亲身经历过。
《爱我中华》这首歌我是小学时候学的,当时音乐老师教的第一句词就是“五十六个民族”,身边的人自然也都这么唱。
所以我们那一代人,那一所学校出来的学生,全部都是用这句歌词开头,到底是当时的教材印错了还是老师教错了,如今也已经很能查证。
但是网络调查有80%的人认为是“民族”而不是“星座”,我认为这就不是老师的问题了。
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寒号鸟》,我们90年代读书时寒号鸟经典的哀号应该是:“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可是最近在检查我儿子背书的时候,他却将“垒窝”读成“做窝”,我当即给他纠正,但孩子却坚定地说:“书上写的就是做窝!”我翻开他的语文课本,确实,书上写的是“明天就做窝”,当时我就糊涂了,难道我读书那会这么不用心,把字看错还读错都不知道?就在我纠结的时候,儿子却说了这么一句:“爸爸,为什么你们都说是垒窝?”我问他:“还有谁读成垒窝?”他说:“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读垒窝,可是书上明明写着做窝,好奇怪!”是啊,好奇怪,这难道就是曼德拉效应?答案肯定不是,90年代的语文课本我没有找到,但是查到1988年人教版的小学语文第6册,《寒号鸟》这篇课文写的就是“垒窝”。
关于曼德拉效应,有科学家的解释就是,人会对自己的记忆进行筛选,把自认为重要的信息加深储存起来,认为不重要的信息也会保留在脑海中,但是保存效果相对就差一些。
如果某一天,那些不重要的信息被唤醒的时候,大脑就会飞速旋转去还原这些信息,但是由于信息保存不当,可能有些细节已经丢失,于是就会把脑海中类似的信息拼凑起来,形成一个新的信息。
这样的现象是存在的,我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比如我们遇到一位从没见过面的人,但却感觉似曾相识;我们来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却总是感觉自己曾经来过这里。
这些都是大脑用记忆碎片拼凑出来的新信息,给我们营造一个新的假象。
但是这不是曼德拉效应,所谓的曼德拉效应是有大量的人都认可同一个信息,但偏偏这个信息却是错误的。
能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则错误的信息曾经以某种方式出现过,可能是报道错误,也可能是印刷有误,或者由公众人物释放出这则错误信息后被大众所接受,不然不可能出现这么多人同时接收到一则相同的错误信息。
结语曼德拉效应并不是人类记忆被篡改,而是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被篡改。
有人坚信自己曾经在2013年之前看到过曼德拉去世的新闻,而且电视上还播放过曼德拉的葬礼,我无法证实当时是否有播放过这则新闻,但是在我这个年代,名人“被死亡”的事件确实有发生过,此人就是卓依婷。
卓依婷的歌是我们小时候新年必放的,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卓依婷去世的消息就慢慢流传开了,当时我身边的人基本都相信了这个传闻。
直到2007年,卓依婷在广州开演唱会的时候,我很惊讶的问朋友:“卓依婷不是死了吗?”朋友说:“是啊,听说又活了……”对于自己“被死亡”的传言,卓依婷本人也很无奈,于是她在网络上写了这样的话(下图):综上所述,我认为曼德拉效应只不过是“众口铄金”的结果罢了,并不是什么神奇的现象。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20世纪80年代,南非总统曼德拉“死亡”了,但神奇的是在另外一个空间里他还活着,以一种不为人知的方式……2013年,伟大的南非总统曼德拉去世了,然而人们清楚地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南非总统曼德拉早就“死亡”了。
但神奇的是在另外一个空间里他还活着,以一种不为人知的方式……南非总统曼德拉早就“死亡”了,但在另外一个空间里,他还活着曼德拉生于出生于1918年7月18日,在1994年的时,他成为南非历史上第1位黑人总统,他以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运动而出名。
后来他还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他也被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
他的一生很是不平凡,所做过的事情也使得他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以及尊重,不过这位伟大的总统在2013年12月6日的时候去世了,当他去世的消息通过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之后。
大部分人的反应都不是怀念这位总统,而是惊恐不已,因为在很多人的记忆之中,这位南非总统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在监狱中死亡了。
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言之凿凿地表示“当年还看过他逝世的报道,以及葬礼上电视播送的片段,曼德拉遗孀赚人热泪的演讲”等等。
当有一位网民说出自己的这种感受之后,其他网民也纷纷咐言,回应说“我记得也是这样的,我也记得我也看过新闻报道”。
简单地来说就是在他们的印象之中,南非总统曼德拉早就“死亡”了,但在另外一个空间里,他还活着……以至于人们的记忆出现了混乱以及偏差。
像这类事情在生活之中也非常的常见,比如在某地方明明是你第一次来到,但是你就是有一种感觉,似乎之前自己来到这里,这一幕似曾相识。
或者生活之中做过的某一件事情自己没有做过,但是在经历的时候,好像这一幕在之前的时候就已经发生过了,这种效应就被称之为“曼德拉效应”。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曼德拉效应非常普遍歌曲《爱我中华》歌词究竟是“星座”,还是“民族”?有一首歌曲叫做《爱我中华》,在这首歌里面其中有一段歌词是这样的“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个家庭”。
然而在很多人的记忆之中,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而并不是“五十六个星座”。
一位网友把自己的这种情况在网上提问之后,有很多网友纷纷也表示自己记忆之中的的确也是“民族”而并非“星座”。
那些年我们追的究竟是什么?台湾有一部很出名的电影,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叫《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然而这部电影真实的名字叫做《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大部分人记得的都是这个电影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也就是错误的名字。
你记忆之中的皮卡丘真的是那样的吗?皮卡丘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它的尾巴有一道黑色条纹,但是只要自己认真地观察便会发现。
结果皮卡丘尾巴自始至终都是纯黄色的闪电,就是说我们印象之中的那个皮卡丘并不是真正的那个皮卡丘。
难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另外一个“平衡宇宙”?这种越来越多的曼德拉效应,导致许多人的记忆都出现了错乱,而曼德拉效应的现象,有人的观点就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另外一个平衡宇宙。
而另外一个平衡宇宙的曼德拉在早就在80年代的时候,在监狱中去世了。
而新闻报道另外一个平衡宇宙的曼德拉,去世的事情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这个空间,因为某些事情而产生了关联,导致另外一个空间的事情进入到了我们所在的这个空间里,所以很多人的大脑中就有了这种记忆。
平衡宇宙的概念跟“量子力学”有关,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
物理学家在观察量子的时候,他观察到每次的量子状态都是不相同的,而宇宙空间所有的物质都是由量子组成的,他发现了既然每个量子都有不同的形态出现。
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所谓的宇宙是不是也可能并不止一个,而是有多个类似的宇宙?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着平行宇宙这种事情还未能确定,不过可以保持开放的态度去对待这个概念。
曼德拉效应的出现,到底与什么有关?明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人们的认知却出现了混乱或者偏差的情况,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会有曼德拉效应?这化学跟我们的记忆有关或者是与“事物的预期发展有关”。
跟记忆错视有关人类的记忆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是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识这三个步骤。
识记是对这件事的认知,和记住,等于将这件事记入自己的大脑中,而保持记忆则是把内容强化的一种过程,让记忆更为地深刻。
而回忆则是从脑海之中,对这件事的记忆提取出来,再认则是把这件事再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记忆进行加工再认的过程。
而人之所以出现这种记忆偏差混乱的情况,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跟记忆的“错视”有关。
比如弗洛伊德曾经把这种现象形容为一栋房子里面发生的事,其中显意识在一个房间里面,而潜意识突然进来了显意识的房间,打扰了显意识,之后潜意识离开了,就建立了这种错误的记忆。
当下一次再出现这种类似的情况的时候,人就会把之前在脑海之中所存储的历史记忆,重新提取出来来进行对比。
然而这一段记忆。
之前的那一段错误的记忆差不多,人的大脑在进行模组分离的时候就出现了混乱或者偏差的情况。
于是就有了这种印象,这件事情我曾经做过,或者这一幕曾经发生过,似曾相识。
跟 “事物预期发展的结果”有关或许曼德拉效应的出现跟事物预期发展的结果。
就以上面的几个例子举例,歌曲《爱我中华》的歌词明明是“五十六个星座”。
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国有56个民族,而56个民族是深根于人们脑海之中的记忆。
当别人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几乎也不经思考,56个民族这个回答也脱口而出,像这句歌词中的“五十六个星座”并不符合人们意识之中的发展。
歌名是《爱我中华》,从歌名来看,就蕴含了民族、祖国之类的词语,这种情况下“56个民族”明显要来得比“五十六个星座”更符合预期的发展,所以人们记错也很正常。
而在人们记错之后,在外界的传播信息之中,有部分也错了,这就导致错误的记忆,在一步传播的过程当中得到了“强化”。
久而久之,人们就以为“正确”的反而是“错误”的。
又比如台湾电视剧《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个剧名,才是真正的剧名,然而大部分人却都记成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多个“过”字,明显读上去更符合正常的语法顺序,也符合人们的预期。
人们对皮卡丘的错误记忆很大原因跟他尖尖的耳朵上那两处黑色的设计有关,导致人们认为它的尾巴上也有着黑色的部分,因为按照这样的发展才比较符合人的印象和预期的发展。
对于曼德拉效应,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欢迎评论交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